首席体验官在讲法堂的“首秀”,虽未掀起巨大波澜,但其提出的“模块化教学”、“反馈机制”等概念,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外门弟子中激荡开层层涟漪。不少弟子私下讨论,觉得沈问说得在理,甚至有人开始期待他能去“体验”一下其他更让人头疼的部门。
首当其冲的,便是任务堂。
任务堂是宗门弟子获取修炼资源、积累贡献点的主要渠道,每日人流量极大,也是矛盾和抱怨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沈问手持白玉令牌,带着林小鱼和王大石再次出动,直奔任务堂所在的“勤务峰”。
还未踏入大殿,喧嚣声便已扑面而来。巨大的殿宇内人头攒动,比坊市还要热闹几分。数十个巨大的玉璧分列两侧,上面滚动显示着各类任务信息,弟子们挤在玉璧前,仰头寻找,不时发出找到合适任务的欢呼或错过任务的叹息。领取、交接任务的窗口排着长队,负责登记的执事弟子忙得焦头烂额,脸上难免带了些不耐烦。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躁和紧迫的气息。
“我的天,这么多人……”王大石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景象,咂了咂舌。
林小鱼也微微蹙眉:“每次来任务堂,都觉得头大。找任务难,排队更难。”
沈问激活“弹幕视角”,瞬间,海量的、带着浓郁负面情绪的信息流涌入脑海:
【“这‘搜寻三叶月光草’的任务描述能不能再模糊点?‘后山阴凉处’?后山那么大!阴凉处多了去了!”】
【“排队排了半个时辰,告诉我这个‘护送药草’任务需要‘基础御物术’熟练度达到‘融会贯通’?任务列表上为什么不提前标注清楚?!”】
【“贡献点结算太慢了!都三天了,上次任务的贡献点还没到账!急着换丹药啊!”】
【“那个执事什么态度啊!问多两句就爱答不理的!”】
【“好不容易看中一个猎杀铁皮野猪的任务,手慢了一点就被抢了!这刷新机制有问题吧!”】
抱怨之声,不绝于“脑”。
沈问深吸一口气,开始系统性地观察和分析任务堂的“用户体验痛点”。
1. 信息获取效率低下: 任务信息显示在巨大的玉璧上,字体偏小,排版密集,关键信息(如任务要求、难度等级、贡献点奖励)不突出。弟子需要仰着头,在滚动的海量信息中费力寻找,极易错过或疲劳。没有有效的分类、筛选、搜索功能。
2. 流程复杂且不透明: 接取任务、交接任务、结算贡献点,涉及多个窗口和不同执事,流程割裂。任务具体要求、资质限制、结算标准等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弟子经常排错队或任务完成后因不符合隐藏要求而被拒,浪费时间精力。
3. 系统支撑能力不足: 任务刷新机制不清晰,容易出现“秒光”任务,引发公平性质疑。贡献点结算依赖人工审核,效率低下,延迟严重。缺乏任务过程中的沟通和求助渠道。
4. 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执事弟子在高强度、重复性工作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服务态度僵硬,缺乏耐心解答。
“典型的‘重功能,轻体验’,”沈问一边观察,一边在心中快速总结,“系统架构陈旧,交互设计反人性,运营流程存在多处堵点。”
他没有急于去找执事“体验”流程,而是先带着林小鱼和王大石,混在普通弟子中,完整地走了一遍接取和交接任务的流程,亲身感受了其中的不便与 frustration (挫败感)。王大石因为没看清一个采集任务的隐藏数量要求,白白排队半天后被告知无法接取,气得直瞪眼。林小鱼则对一个猎杀特定妖兽的任务地点描述模糊不清提出了疑问,得到的却是执事弟子一句冷冰冰的“自己看地图,都写清楚了”。
亲身“痛”过之后,沈问才走向任务堂的后台办公区域,亮出了“首席体验官”的令牌。
负责任务堂日常运作的,是一位姓孙的内门长老,身材微胖,面相精明,此刻正对着几份玉简账目皱眉。见到沈问,他脸上立刻堆起职业化的笑容:“哟,沈体验官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对我任务堂,有何‘指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和敷衍。显然,讲法堂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
沈问也不绕圈子,直接将刚才观察和亲身体验到的问题,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并再次运用了产品经理的术语进行“诊断”:
“孙长老,弟子经过初步调研,发现任务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可优化空间:
“一、信息架构需重构。 当前任务列表可视为‘产品首页’,但信息展示方式过于‘原始’,缺乏有效的‘分类导航’(按任务类型、难度、奖励、发布者等)、‘筛选过滤’(按修为要求、技能要求、地域等)以及‘关键词搜索’功能,导致‘用户’(弟子)‘检索成本’极高。
“二、交互流程需简化。 接取、交接、结算流程割裂,未能形成‘闭环管理’。建议开发统一的‘任务管理系统’终端,弟子凭身份令牌即可在终端上浏览、接取、提交证据(如留影石、妖兽材料标识)、查询进度,减少排队和人工干预,提升效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请大家收藏:(m.2yq.org)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