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了“狂鲨帮”的阴霾,优化研究院临时据点内气氛轻松了不少。首战告捷,不仅收获了十几颗灵源珠,更验证了团队在真实压力下的配合与应变能力,士气大振。
“数据初步分析完成。”苏小婉指尖在记录仪的光幕上划过,一组组信息被投射到空气中,“‘狂鲨帮’三人的平均实力在筑基六层,战术配合度低,依赖个体爆发,弱点明显。其重力领域与风刃攻击的能量波动模式已记录存档,下次遭遇类似手段,应对效率可提升百分之二十。”
“我们的‘产品’在实战中表现良好。”沈问总结道,“‘一语道破令2.0’虽未使用,但‘规则插件:迟滞(微型)’效果显着,启动快,消耗低,隐蔽性强,适合作为常规控制手段。小槽的‘权限’干扰也起到了奇效。”
“呜嗷!”小槽得意地甩了甩尾巴,跳上沈问的肩膀,用小爪子扒拉了一下他的头发。
王大石嘿嘿笑着,清点着那袋灵源珠:“这下咱们的‘启动资金’算是到位了!不过,光靠抢这种送上门的蠢货,收集速度还是太慢吧?”
“当然不能只靠守株待兔。”沈问走到洞口,眺望着云雾缭绕、兽吼隐隐的灵兽园深处,“我们要主动出击,进行‘数据驱动的精准狩猎’。”
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小婉,结合我们现有的地图数据、环境扫描结果,以及灵源珠可能分布的能量特征,建立预测模型。优先标记那些高概率产出灵源珠,且守护灵兽或环境风险在我们可控范围内的区域。”
“明白。”苏小婉立刻投入工作,记录仪光芒闪烁,大量数据开始交汇、计算。
“沐师兄,你对灵植和生态敏感,负责评估标记区域的潜在风险,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生态环节,比如某种灵植的共生兽群,或者特定区域的气象规律。”
沐青松颔首:“交给我。此地生态虽与外界有异,但万物生克之理相通。”
“小鱼,大石,我们负责根据模型给出的‘高价值目标清单’,进行快速机动和清除作业。目标是高效、低消耗地获取灵源珠,同时进一步收集不同种类灵兽、环境的数据,丰富我们的数据库。”
林小鱼点头,指尖无意识地在剑柄上摩挲,显然已经进入了猎手状态。王大石则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很快,苏小婉的初步模型构建完成。光幕上,灵兽园外围偏东北区域被划分成数个不同颜色的区块。
“红色区域代表高风险高回报,目前不建议触碰,比如疑似有金丹期灵兽巢穴的‘雷鸣谷’,以及环境极度复杂、能量紊乱的‘迷雾沼泽’。”
“黄色区域为中风险,收益稳定,如‘铁齿狼’巢穴附近可能存在伴生矿脉,产出土属性灵源珠;‘迷幻花海’深处可能有木属性灵源珠凝聚。”
“绿色区域为低风险,收益相对较低,但适合作为初期积累和‘练手’目标,比如一些零散的、由筑基初期灵兽守护的小型灵泉眼或低级灵草丛。”
沈问的目光落在几个黄色和绿色区域上:“先从绿色区域开始,快速清理,积累资源和数据,然后逐步向黄色区域推进。行动原则:快、准、稳。尽量避免长时间缠斗,避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计划既定,优化研究院化作一道利箭,射向第一个标记点——一处位于溪流旁、由几只“水箭龟”守护的小型水灵泉眼。
战斗毫无悬念。林小鱼的剑光如庖丁解牛,精准地破开水箭龟的防御,王大石的冲击如同巨石落水,瞬间瓦解其阵型。沈问甚至没有出手,只是在一旁用“弹幕视角”记录着水箭龟的能量运转模式和弱点数据。小槽则好奇地围着那些被击晕的乌龟打转,偶尔用爪子戳一下龟壳。
轻松收获三颗水属性灵源珠和一些水系灵材。
第二个目标,是一片“铁木林”,由一群“钢鬃野猪”占据。这次沈问试验了“规则插件:破甲(试验型)”,附着在林小鱼的剑气上。效果显着,原本坚韧如铁的猪皮在附着了破甲效果的剑气面前,防御力大减,清理速度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目标……
依靠数据模型的指引和高效的团队协作,优化研究院如同最高效的收割机,在灵兽园外围快速穿梭,灵源珠的数量稳定增长。他们避开其他队伍的活动区域,专注于“打野”和收集数据。苏小婉的模型也在不断接收实战反馈后进行微调,变得越来越精准。
在这个过程中,沈问的“弹幕视角”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一些区域的能量流动存在细微的“阻塞”或“冗余”,仿佛线路接触不良。
某些低阶灵兽的行为模式出现微小的“错乱”,比如本该在夜晚活动的“夜影豹”在白天显得异常焦躁,或者食草灵兽突然对某种常见的灵植失去了兴趣。
他甚至捕捉到几丝极其微弱、与黑袍人同源、但更为隐晦的“异常数据流”,如同幽灵般在灵兽园的底层规则中一闪而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请大家收藏:(m.2yq.org)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