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菜春秋》作者:魏平。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字号豫菜馆“明远楼”濒临倒闭,年轻厨师李明远。携历史系研究生、老厨师、投资人等,挖豫菜史、复老菜谱、创新模式,以“明远楼”振兴为切口,串联豫菜从神农伊尹到北宋鼎盛的千年历史,看破家族守旧、市场质疑,复原牡丹燕菜等名菜、建食材基地,让豫菜这一古老菜系焕发生机,让“中国菜系之母”从“没落贵族”走出河南,闪耀国际舞台,诠释守正创新文化担当。)
郑州这天气,说变就变。
上午还晴得跟水洗过似的,正午就刮起小西北风,顺着二七广场兜圈子,卷得满街都是糖葫芦签子和奶茶杯盖。
二七塔旁边那条美食街,平时风一停就人声鼎沸,今天却邪了门——
南边新开的“巴适辣九宫格”火锅店,门口排队的年轻人拐了三道弯,远远看去像一条正在蜕皮的花蛇。
北边老字号的“明远楼”豫菜馆,大门敞开,风直接灌进大堂,把柜台上的菜单吹得哗啦啦响,愣是没吹进来几个客人。
李明远就站在二楼窗边,双手揣兜,下巴颏抵着玻璃,活像一只被晒蔫的招财猫。他今年28岁,身高1.8米,体重150斤,长得还算英俊,就是眉心那两道褶子,最近能夹死蚊子。
楼下大堂里,两桌老客——一桌是退休的铁路职工,一桌是教院的老教授,都在慢悠悠喝茶,一盘锅贴从热到凉,愣是没动第三只。
楼上楼下六个服务员,比顾客还多,大家排成排倚墙,眼神涣散,活像等待最后一班公交的夜班工人。
李明远摸了摸口袋,掏出一团皱巴巴的纸:水电、煤气、人工、进货……七天的账,加起来比营业额还多两千三。
他把纸揉成团,又展开,再揉,再展开,纸都快成手擀面了。口袋里就剩一张百元整钞,外加三枚钢镚,叮当作响,跟打快板似的。
他叹了口气,心想:再这么下去,明远楼撑不到“霜降”——别说百年老店,连“过夜店”都悬。
斜对门,网红火锅店的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嗷嗷”叫。
李明远探头一瞧——原来店员推出一个巨型“熊本熊”人偶,手里举着九宫格火锅模型,红汤翻滚,跟火山喷发似的。
排队的小姑娘们瞬间疯了,手机“咔嚓咔嚓”闪光,连二七塔都被反光刺得眯眼。
熊本熊扭屁股、比心、转圈,最后一屁股坐在店门口的红毯上,头顶弹出一条横幅:“打卡送肥牛,拍照送冰粉!”
李明远撇撇嘴,小声嘟囔:“豫菜没肥牛?豫菜没冰粉?我奶做的玫瑰锅炸比你冰粉香一百倍!”
可嘟囔完,他又蔫了——人家门口那条长队,从正午排到日落,跟贪吃蛇似的,见头不见尾;自家门口呢,风都懒得拐弯,直接穿堂而过,吹得门楣上“百年豫菜”的牌匾咣当乱响,活像敲破锣。
他下楼,想出去透气,脚刚迈门槛,就听见两个过路学生的对话——
“哥,前面那‘明远楼’啥来头?”
“豫菜馆,老古董,听说菜味还行,就是……太‘养老’了,拍照不滤镜都发不了朋友圈!”
声音不大,却像两根小竹签,精准扎进李明远心窝。他抬眼望望自家玻璃门——确实,门把手上缠的红绸褪成粉白色,门口石狮子脖子上的绣球早被日晒雨淋抽了丝,怎么看怎么像“过气明星”。他苦笑一声,缩回脚,转身上楼。
后厨里,老掌柜李建国正眯着眼片鸭。
老爷子今年58岁,头发几乎雪白,腰板却笔直,一把片鸭刀使得跟风车似的,薄片齐整得能照出人影。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抬:“明远,又数人头呢?别数了,再数能把人数没了。”
李明远搓着手,讪笑:“爸,我琢磨着……咱是不是也搞个活动?送个甜品?拍个短视频?”
李建国“啪”地把刀一放,眉毛竖成两把刷子:“送啥?送菜送汤还送脸不?短视频?我连短信息都不发!豫菜是啥?是宫廷菜、是官府菜、是‘百菜之源’,用得着跟火锅比闹腾?”
老爷子越说越激动,手一抖,一片鸭脯“嗖”地飞出去,正落在李明远领口,油了他一脖子。
王建业咳嗽一声,压低嗓音:“小子,菜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拍的。咱只要守住味,守住人,守得住……”话没说完,前台小姑娘慌慌张张跑进来:“老板,李哥,三号桌老伯伯说锅贴凉了,要退……”
李建国嘴角抽了抽,背手往外走,脚步踩得地板咚咚响,像戏台上的鼓点。李明远抹了把脖子上的油,心里更凉:守住味?味没毛病,可人快守不住了。
中午饭点一过,店里彻底空下来。服务员们开始摘菜、剥蒜,动作慢得像电影慢放。
李明远躲进二楼小储物间,这是他的“秘密基地”——四壁贴满泛黄的老照片:1920年的明远楼门脸、民国名媛剪彩、1980年省领导品尝“套四宝”……照片里人头攒动,笑得比窗外的阳光还亮。他顺手拿起一张1988年的《郑州晚报》,头版标题赫然醒目:《“明远楼”豫菜大赛夺金,掌门人李建国:让豫菜走向世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豫菜春秋请大家收藏:(m.2yq.org)豫菜春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