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也是心有余悸,但他知道不能打击积极性。“吃一堑长一智!找出原因就行!是不是淬火太急了?我好像听说过,用油淬火,性子会柔和些?”
“油?”王铁锤眼睛一亮,“对对对!老师傅是说过!油冷得慢,钢没那么脆!可咱们哪来的油?”
老柴头被找来了,一听要油,脸皱成了苦瓜:“排长,咱们吃的油都见底了,哪还有多余的……”杨帆想了想:“豆油有没有?或者别的什么植物油?哪怕少一点也行!”
老柴头抠抠搜搜,最后拿来小半碗浑浊的豆油,心疼得直哆嗦:“就这点儿了,还是从王扒皮家灶房旮旯里刮出来的……”
宝贝似的捧着这半碗油,王铁锤再次点燃炉火。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翼翼,控制着加热的温度,眼睛死死盯着钢料颜色的变化。感觉火候到了,他用钳子夹起烧红的撞针,稳稳地浸入那半碗豆油中。“刺——”声音比水里淬火柔和得多,一股青烟伴着豆油烧焦的味道升起。
等待冷却的时间格外漫长。取出撞针,王铁锤用锉刀试了试,硬度似乎够,又用榔头轻轻敲击尾部,检查韧性,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接崩断。再次安装,再次试枪。石头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砰!”
一声清脆、利落的枪响,回荡在山谷里!成功了!窝棚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王铁锤激动得手舞足蹈,差点把剩下的豆油打翻。
靠着这土法上马的“缝纫机车床”和来之不易的豆油淬火工艺,王铁锤带着人,又陆续修复了另外两支老套筒的撞针。杨帆趁热打铁,让王铁锤把这次维修的过程,一步步记录下来,哪里容易出问题,关键步骤是什么,都写成简单的条文。
这就是山寨第一部《武器维修简易流程》的雏形。虽然只能处理最简单的故障,虽然工具简陋得可笑,虽然成功率还不高,但它意味着,这支队伍终于开始摆脱武器完全依赖缴获的被动局面,迈出了自主维护的第一步。
那架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缝纫机,静静地躺在作坊角落,它再也缝不出一件衣衫,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这支挣扎求存的队伍,“缝补”起了继续战斗的资本。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2yq.org)烽火涅盘抗日血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