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庇护所后,林尘一行人沿着苏晓清理出的路径,沉默而迅速地穿行在横断山脉东南余脉的丘陵与密林之间。山路崎岖,林木幽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腐叶和一种山雨欲来的潮湿气息。墨羽操控的两只形似猎犬的小型机关兽“谛听”在前方数十丈外灵活地穿梭,它们的传感器不断扫描着周围环境,将地形数据和可能的危险信号反馈到墨羽手中的控制器上。
林尘虽然伤势未愈,脸色略显苍白,但脚步却异常沉稳。他并未将所有精力都用在赶路上,反而将这段艰苦的跋涉视作了一种独特的修炼。他刻意保持着“明镜止水”的心境,内视着体内那新开辟的“河道”。炎煞之力残留的灼热感尚未完全消退,如同溪流中潜藏的暗礁,但在心境的引导下,这些桀骜的力量正被一丝丝抽离、转化,缓慢而坚定地融入他自身的气血与灵韵之中,使得他那新生的“内炼”之力,在消耗与补充的循环间,反而变得更加凝实了一分。
竹翁走在队伍末尾,气息悠长,步履从容,仿佛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他时而会指出某种罕见的草药,低声讲解其药性,时而又会提醒众人注意脚下湿滑的苔藓或是隐藏在灌木中的毒刺。他的存在,像一本活着的百科全书,为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增添了几分底蕴。
思想的碰撞:道、理与器
在一处溪流旁休息时,众人围坐在光滑的巨石上。伊莎贝尔取出数据板,记录着环境能量读数,她看着林尘调息时周身那近乎完美的能量内循环迹象,忍不住再次发问,这次她的问题更加深入本质:“林尘先生,你的修炼方式,似乎极度依赖于内在的‘感悟’与‘心境’。这在奥莱西亚看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主观变量。我们信奉‘万物皆数’,认为宇宙的规律可以被数学语言精确描述和预测。比如灵韵金的催化活性,我们可以建立模型预测其在不同能量场下的反应。你的‘道’,似乎更倾向于一种……不可言传的‘体悟’?”
林尘尚未回答,竹翁便抚须轻笑,接口道:“伊莎贝尔小姐此言,触及了东西方认知根源之异同。《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贵邦精研‘器’之理,穷究万物之构造与数据,此乃‘格物’之极致,老夫钦佩。然我东方之道,认为在纷繁变化的‘器’与世界背后,存在一个无形无相、却统摄一切的‘道’。林尘小友的‘明镜止水’,便是试图让己心贴近此‘道’,从而更自然地引导‘器’(自身能量与外界灵韵)的变化。此谓‘以道驭器’。”
墨羽正在调试机关兽“谛听”的传感核心,听到这里,抬起头,机关义眼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墨家亦讲‘天志’,认为天地万物有其固有的法则与意图。但墨家更注重‘实践’与‘验证’,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我们制造机关,是利用已知的‘天志’(规律)来创造利于人的‘器’。林尘大哥的方法,似乎是将自身也视为一个需要不断优化、遵循‘天志’运行的‘机关’,‘明镜止水’是保持这架‘机关’精准高效运行的核心状态。这与奥莱西亚通过外部仪器优化系统效率的思路,在目标上或有相通之处,但路径截然不同——一是由内而外的‘修心’,一是由外而内的‘解析’。”
林尘听着众人的讨论,若有所思。他尝试用自己朴素的理解去阐述:“我其实不懂太多道理。师父教我心炼术时,曾说‘物亦有灵,以诚相待’。修炼时,我感觉……天地也好,自身的力量也好,都不是需要去‘征服’或‘解析’的对象。更像是一种……沟通与协作。‘明镜止水’的心,能让我更好地‘听’到它们的声音,理解它们的‘意愿’,然后与之共舞。或许,这就是竹翁前辈所说的‘道’,或者墨羽所说的‘天志’的一种体现吧。”
伊莎贝尔蔚蓝的眼眸中光芒闪动,她快速记录着这些关键词:“道……天志……沟通而非征服……这似乎描述了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更加交互式、甚至带有某种泛灵论色彩的关系模型。在奥莱西亚的范式里,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是分离的,我们追求的是客观、中立的测量。而你们的理念,则强调一种内在的、参与性的理解与和谐……”她顿了顿,露出一丝困惑与兴奋交织的神情,“这挑战了我们很多基本假设。如果意识、心智本身就是一个能影响现实的重要变量,而不仅仅是物理过程的副产品,那么我们的整个科学体系都需要扩展其边界。”
苏晓此时也加入了讨论,她的角度更为务实:“云麓商盟信奉‘贵己重生’,可理解为在乱世中首先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看似与伊莎贝尔小姐的‘理性计算’或林尘的‘心境修炼’无关,但本质上,或许都是一种在复杂世界中寻求‘最优解’的努力。只是我们选择优先保全个体,奥莱西亚寻求普适规律,而林尘你们……则在探索与自身、与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不同的生存策略,源于对世界本质的不同认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间镇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人间镇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