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珠子“做戏”的提议,如同在白羽脑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神念演绎?洪荒版电视剧?这简直是跨时代的创意啊!
她立刻投入全部热情,开始筹备《洪荒剧场》项目。
首先就是剧本。第一期“精卫填海”是现成的神话故事,主题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符合“正能量”要求。她亲自操刀改编剧本,在保留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戏剧冲突和感人细节(比如精卫与父亲的亲情、与大海的“对话”等)。
然后就是选角。这可难倒了白羽。地府鬼差虽然数量众多,但让他们打架巡逻还行,演戏?一个个表情僵硬、动作呆板,对着灵珠子手里的“留影神石”(娲皇宫带来的高级货)连路都不会走了。
灵珠子倒是兴致勃勃,自告奋勇要演“小时候的精卫”,还要反串“咆哮的大海”。
试镜现场一片混乱:
一个鬼差演“悲痛的父亲”,哭得像是在嚎丧,差点把其他鬼魂吓散架;
一个鬼差演“愤怒的大海”,只会机械地挥手,嘴里念叨:“淹死你…淹死你…”;
灵珠子演“精卫填海”,填着填着就和扮演“石子”的鬼差玩起了丢沙包…
白羽看得头大如斗,深刻理解了导演的痛苦。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了。那位之前投过稿、喜欢看“昆仑男神团”的文昌殿老文书董仙官,居然通过关系找上门来,表示听说地府搞“剧场”,他退休闲得无聊,想来当个“艺术顾问”,他年轻时在天庭看过不少歌舞戏!
白羽大喜过望,立刻把董仙官请了进来(给他烧了特制的纸人身体暂居)。
董仙官果然专业,带来了不少“表演理论”和“舞台调度”知识(虽然都是天庭老黄历),开始系统地训练鬼差演员们如何控制表情(鬼脸变幻)、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飘移翻滚)、如何用神念传递情绪(阴风恸哭)。
灵珠子则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意捣乱”,比如用造化之气给演员们模拟场景,或者突然觉得某个鬼差造型不好看,现场给他“捏脸”微调…
经过一番鸡飞狗跳的排练,《洪荒剧场》第一期《精卫填海》终于勉强能看了。
开播当日,白羽动用了一切宣传渠道预热。洪荒众生都对这种全新的“神念看戏”模式感到无比好奇。
剧目通过神念网络播出时,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虽然演员们的表演还略显青涩(甚至有点滑稽),但神念直接传递情感和画面的形式,带来的沉浸感和感染力是文字无法比拟的!许多观众“看”到精卫不屈不挠地衔石填海,都深受感动;“听”到大海的咆哮和父亲的哀泣,也忍不住心神激荡。
剧终时,灵珠子还即兴加了一段“主创心声”,用他稚嫩的声音说道:“精卫好厉害!我也要像她一样,不怕困难!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戏!”
这真诚的童言,又收割了一大波好感。
《洪荒剧场》一炮而红!收视率爆表!讨论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北海大战”!
洪荒各地都在热议:
“没想到地府还能拍戏!还这么好看!”
“那个演精卫的小童子是谁?演得真好!(那是本色出演吧…)”
“最后那段大海的独白,虽然有点尬,但莫名感人!”
“期待下一期!能不能拍点爱情故事?”
白羽趁热打铁,立刻筹备第二期。这次她选择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主题是“无私奉献、造福苍生”,同样正能量满满。
有了第一期的经验,第二期拍摄顺利了很多。董仙官越发得心应手,甚至开始琢磨“镜头语言”和“神念蒙太奇”。灵珠子依旧负责捣蛋和提供创意,比如建议让共工和祝融来演“水灾”和“堤坝”的对抗(被白羽严词拒绝)。
《洪荒剧场》的成功,让白羽看到了“文化输出”的巨大潜力。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神话改编,开始有了更大的野望——她要打造洪荒的“文化品牌”!
她以《洪荒剧场》为核心,开始拓展周边产业:
推出“剧场同款”道具模型(比如微型定海神针、精卫衔的石子);
举办“经典台词朗诵大赛”;
甚至计划搞“洪荒戏剧学院”,培养专业的表演人才(师资:董仙官、灵珠子(?)、以及重金聘请的 retired 天庭乐师舞姬)。
地府,这个曾经阴森恐怖的轮回之地,竟然隐隐有成为洪荒“文化娱乐中心”的趋势!
连天庭和西方教都开始关注这种现象。玉帝看着昊天镜中《大禹治水》的片段,若有所思。西方二圣则觉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似乎可以用来更好地传播教义,考虑是否要合作拍一部《佛陀本生》…
而白羽,则在这个过程中,悄无声息地继续着她的“隐形推手”计划。
《精卫填海》弘扬的“坚韧”精神,暗合了名单上某些新秀需要的品质;《大禹治水》传达的“担当”与“智慧”,也是她希望引导的方向。她甚至开始在剧目中 subtly 植入一些关于“团结”、“互助”、“创新”的理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土娘娘偏宠我:我在洪荒搞八卦请大家收藏:(m.2yq.org)后土娘娘偏宠我:我在洪荒搞八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