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进军到寿春,张式等人都自首了。司马懿命人彻底追查此事,所有牵连的人都被灭三族。还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把尸体在附近的集市上暴露三天,并烧毁他们的印绶、朝服,然后直接用土掩埋。
起初,令狐愚还是平民时,心中怀有高远的志向,众人都说令狐愚必定能振兴令狐家族。只有同族叔父弘农太守令狐邵认为:“令狐愚性格洒脱不羁,不修养品德却野心很大,必定会毁灭我们家族。”令狐愚听到后,心里很不平。等到令狐邵担任虎贲中郎将时,令狐愚的仕途已经经历了很多,在任上也有了一些名声。这时,令狐愚从容地对令狐邵说:“叔父,以前听说您说我不能继承家族,现在您怎么看呢?”令狐邵仔细看着他不回答,私下却对妻子儿女说:“公治(令狐愚字)的性情气度,还是和以前一样。在我看来,他最终会败亡,只是不知道我会不会长时间受牵连,还是会连累你们。”令狐邵去世十多年后,令狐愚家族被灭。
令狐愚在兖州时,征召山阳人单固为别驾,和治中杨康一起成为令狐愚的心腹。等到令狐愚去世,杨康接受司徒的征召,到了洛阳,泄露了令狐愚的秘密,令狐愚的事情因此败露。司马懿到寿春,见到单固,就问他:“令狐愚谋反了吗?”单固说:“没有。”杨康陈述事情,内容和单固有关联,于是逮捕单固和他的家属,把他们都关押在廷尉狱,审讯核实了几十次,单固始终说没有。司马懿传召杨康,让他和单固对质,单固理屈词穷,就骂杨康说:“老奴才!你既背叛了使君,又灭了我家族,你难道还能活吗!”杨康起初还希望能封侯,后来因为言辞多有矛盾,也被一起斩首。临刑前,两人都出狱,单固又骂杨康说:“老奴才!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你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行走!”
诏书任命扬州刺史诸葛诞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吴王立潘夫人为皇后,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太元。
六月,魏国赐死了楚王曹彪。并把所有王公都召来安置在邺城,让有关部门监视他们,不许他们和外人交往。
秋季,七月壬戌日,皇后甄氏去世。
辛未日,魏国任命司马孚为太尉。
八月戊寅日,舞阳宣文侯司马懿去世。诏书任命他的儿子卫将军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起初,南匈奴自称他们的祖先本是汉室的外甥,于是冒姓刘氏。太祖曹操把单于呼厨泉留在邺城,并把他的部众分为五部,居住在并州境内。左贤王刘豹,是单于于扶罗的儿子,担任左部帅,部族势力最强。城阳太守邓艾上书说:“单于留在朝廷内地,羌夷各族失去统领,聚合离散都没有主子。如今单于的尊贵日益疏远,而外地部族的威势日益加重,对胡虏不可不深入防备。听说刘豹部落有反叛的胡人,可借反叛之机把他们分割成两个国家,以分散他们的势力。去卑在前朝功勋显着而他的儿子却没有继承家业,应当给去卑的儿子加封显要的封号,让他居住在雁门。分离国家,削弱敌寇,追记旧日的功勋,这是治理边疆的长久之计。”又陈述“羌胡与百姓同居一处的,应当逐渐把他们迁出去,让他们居住在百姓之外,以推崇廉耻教化,堵塞奸邪之路。”司马师都采纳了。
吴国立节中郎将陆抗驻守柴桑,到建业治病。病好后,将要返回时,吴王流着泪与他告别,说:“我从前听信谗言,与你父亲陆逊的君臣大义不够深厚,因此辜负了你;前后所问的事情,全部烧毁消灭,不要让人看见。”
这时,吴王很是明白太子孙和是无罪的,冬季十一月,吴王祭祀南郊回来,得了中风病,就想召孙和回来;全公主以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坚决劝阻,这才作罢。吴王因太子孙亮年幼,商议托付后事,孙峻推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以托付大事。吴王嫌诸葛恪刚愎自用,孙峻说:“当今朝臣的才能,没有能比得上诸葛恪的。”于是从武昌召诸葛恪回建业。诸葛恪将要出发时,上大将军吕岱告诫他说:“世上正多灾难,你每件事一定要十思。”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思就可以了。’如今您让我十思,这是明白我的不足啊!”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都认为诸葛恪失言。
对此,虞喜评论说:把天下托付给人,是最重大的事;以大臣身份行使君主的权威,是最困难的事。兼有这两点而掌管各种事务,能胜任的人很少。吕侯是国家的元老,志向气度深远,才用十思来告诫他,却被认为是显示自己不足而遭到拒绝;这是诸葛恪的疏漏,机敏和精神不能兼备啊!如果顺着十思的意思,广泛咨询当世的事务,听到好的建议比雷声还快地采纳,接受劝谏比刮风还快地行动,怎么会在殿堂上掉脑袋,死在凶恶小人的刀下呢!世人惊叹他的才华辩才,认为他仓促之间也能表现出众,而嘲笑吕侯无言以对是浅陋,不考虑安危始终的思虑,这是喜爱春天花草的繁盛,而忘记秋天果实的甘甜啊。从前魏人讨伐蜀国,蜀人抵御,精兵严阵待发,而费祎正和来敏下棋,毫无厌倦之意。来敏认为他一定能打败敌人,说他的高明谋略已在内心确定,所以外表没有忧虑的神色。但长宁认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国是个小国,却正面对强大的敌人,所规划的,只有防守和作战,怎么能自夸有余,安然没有忧虑呢!这是费祎性格宽和简略,不防备细微之处,最终被降人郭循所害,难道不是征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从前听说长宁品评费祎,如今看到诸葛恪拒绝吕侯,两件事性质相同,都足以作为世人的借鉴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