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九
公元256年
春季,正月,蜀汉的姜维升任大将军。
二月丙辰日,魏帝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并与儒生们讨论夏代少康和汉高祖的优劣,讨论的结果是少康更优秀。
夏季,四月庚戌日,魏国赏赐大将军司马昭衮冕礼服,以及配套的红色礼鞋。
丙辰日,魏帝亲临太学,与儒生们讨论《尚书》《易经》和《礼记》,儒生们的学识都比不上他。魏帝常常和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人在东堂讲学宴饮,一起撰写文章,对他们特别礼遇,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称王沈为“文籍先生”。魏帝性子急躁,召见臣下时希望他们能快速赶来,因为司马望在宫外任职,特意赐给他追锋车和五名虎贲卫士,每当有集会时,司马望总能乘车飞奔而至。裴秀是裴潜的儿子。
六月丙午日,魏国改年号。
蜀汉姜维驻军钟提,议论的人大多认为姜维兵力已尽,不会再出兵北伐。安西将军邓艾说:“洮西的失败,不是小损失,士兵伤残,仓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如今从策略上看,对方有乘胜之势,我方实则虚弱,这是其一。对方上下熟悉,兵器精良,我方将领更换频繁、士兵又是刚招募的,武器装备尚未恢复,这是其二。对方乘船行进,我方靠陆军,双方劳逸不同,这是其三。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处都需要兵力守卫,对方兵力集中,我方兵力分散在四处,这是其四。对方从南安、陇西可以利用羌人的粮食,如果直奔祁山,那里有千顷成熟的麦子,可作外部粮仓,这是其五。敌人有狡猾的计策,一定会来进攻。”
秋季,七月,姜维又率军从祁山出兵,听说邓艾已有了防备,就撤退了,从董亭直奔南安;邓艾占据武城山抵御。姜维与邓艾争夺险要之地未能取胜,当晚,姜维就率军渡过渭水向东行进,沿山直奔上邽。邓艾与姜维在段谷交战,最终大败姜维。随后,朝廷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命他统领陇右地区的各项军事事务。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因为胡济误了约定期限,没有按时赶到,所以姜维战败,士兵溃散,军队死亡惨重,蜀人因此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请罪,请求贬官,于是被任命为卫将军,同时代理大将军事务。
八月庚午日,魏国诏令司马昭加授大都督称号,允许他奏事时不称名,并赐给他黄钺。
癸酉日,魏国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这时,文钦向吴国游说讨伐魏国的好处,孙峻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以及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入淮水、泗水,图谋夺取青州、徐州。孙峻在石头城为他们饯行,突然发病,就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偏将军孙綝。丁亥日,孙峻去世。吴国任命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召吕据等人返回。
己丑日,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当初,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徐原为人慷慨有志向,吕岱知道他能成大器,便赐给他头巾单衣,和他一起谈论时事,后来推荐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诚刚直,喜欢直言。吕岱有过失时,徐原就直言劝谏,还在公开场合进行议论。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吕岱感叹说:“这正是我看重徐德渊的原因啊!”徐原死后,吕岱哭得很伤心,并说:“徐德渊是我的益友,如今不幸去世,我再从哪里听自己的过失呢!”因此议论的人都赞美他的德行。
吕据听说孙綝代替孙峻辅佐朝政,大怒,与各位督将联名上表推荐滕胤为丞相;孙綝却改任滕胤为大司马,让他代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率军返回后,便派人告诉滕胤,想一起废黜孙綝。冬季,十月丁未日,孙綝派堂兄孙宪率兵在江都迎击吕据,另派宫中使者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一起攻打吕据,又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诉滕胤应迅速前往武昌。滕胤自认为灾祸将至,于是留下华融、丁晏,率兵自卫,并召来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孙綝作乱,逼迫华融等人写信责难孙綝。孙綝不听,上表说滕胤谋反,并许诺给将军刘丞封爵,让他率兵攻打包围滕胤。滕胤又劫持华融等人让他们伪造诏书发兵,华融等人不听从,最终都被杀死。这时,有人劝滕胤率兵到苍龙门:“将士们看到您出来,一定会背弃孙綝归顺您。”当时已是半夜,滕胤依仗与吕据的约定,又难以起兵攻向皇宫,于是命令部下,说吕据的军队已在附近路上,所以部下都为滕胤拼死作战,没有离散的。滕胤神色不变,谈笑如常。当时刮大风,到天亮时,吕据还没到,孙綝的军队大规模集结,于是杀死滕胤及将士数十人,并诛灭滕胤三族。己酉日,吴国大赦,改年号为太平。有人劝吕据投奔魏国,吕据说:“我以做叛臣为耻。”于是就自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