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丁忠劝吴主说:“北方的晋国没有做好防守作战的准备,我们可以袭击并夺取弋阳。”吴主就此询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刚刚吞并了巴、蜀,就派使者来求和,这并不是向我们求援,而是想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罢了。敌人的势力正是强盛的时候,我们却想凭着侥幸取胜,我看不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吴主虽然没有出兵,但却与晋国断绝了关系。陆凯是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
夏季,五月壬子日,晋国博陵元公王沈去世。
六月丙午日,是月末,发生了日食。
对于文帝司马昭的丧事,臣民都遵从临时的制度,服丧三天后就除去丧服。安葬之后,晋武帝也除去了丧服,但仍然戴着白色的帽子,吃着简单的饭菜,哀伤憔悴得就像还在服丧一样。秋季,八月,晋武帝将要拜谒崇阳陵(司马昭的陵墓),群臣就上奏说,秋老虎还没过去,天气还热,担心皇帝因悲伤而损害身体。晋武帝说:“我能亲自瞻仰先帝的陵墓,身体气色自然会好起来的。”又下诏说:“汉文帝不让天下的人都为他过度哀痛,也是帝王极其谦逊的心意。但我要去拜谒先帝陵墓,怎么能不穿丧服呢!你们商议一下,我要穿着丧服前往。群臣还是依照旧制度行事。”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已经除去丧服现在又重新穿上,这种行为在礼仪上没有依据;如果君主穿丧服而臣子不穿,我们心里也不安稳。”晋武帝听后,便下诏说:“我担心的是自己的孝心不能达到先帝的期望,至于穿什么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呢!各位对我的关心到了极点,我怎么会忍心违背大家的好意呢。”于是就没有穿丧服前往。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的丧期,即便是尊贵的人也要服满,这是礼制,但汉文帝废除了它,毁坏了礼制,伤害了道义。如今主上极其孝顺,虽然被迫除去了丧服,实际上还是在施行丧礼。如果能借此机会恢复先王的礼法,这不也是很好吗!”傅玄说:“用一天代替一个月的丧期,已经有几百年了,一旦要恢复古代的制度,这很难行得通。”羊祜说:“不能让天下人都遵从礼制,暂且让主上服满丧期,不也比现在好吗!”傅玄说:“如果主上不除去丧服而天下人都除去了,这就成了只有父子之礼,而没有君臣之礼了。”于是这件事就作罢了。
戊辰日,群臣上奏请求晋武帝更换服装,恢复正常的饮食。晋武帝看完奏章便下诏说:“每当我思念逝去的先帝,就因为不能完成三年的丧礼而感到沉痛。更何况现在要吃稻米、穿锦绣服饰呢!这只会更加激起我内心的悲痛,这实在不是能让我心情平复的办法啊。我本来出身于儒生家庭,家传的礼仪已经很久了,怎么会在一天之内就改变对父亲的感情呢!你们对我的劝说已经很多了,可试着看看孔子回答宰我的话,你们就不要再多说了!”于是晋武帝便一直穿着素色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一直坚持了三年。
对此,司马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三年的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遵守,这是先王礼经中百世不变的规定。汉文帝凭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学习古人,改变古代的制度,破坏礼仪,断绝了父子之间的恩情,损害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后世的帝王不能专注于哀痛之情,而群臣又阿谀奉承,没有人愿意加以纠正。到了晋武帝,唯独凭着天性矫正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罕见的贤明君主;而裴秀、傅玄之类的人,是见识浅陋的平庸大臣,习惯于遵循常规旧例,不能顺势促成晋武帝的美德,可惜啊!
就在晋国在讨论丧礼的事时,吴国把年号改为了宝鼎。
吴主孙皓有个不好的习惯,他特别讨厌别人直视自己,群臣侍奉拜见时,都没人敢抬头看他。陆凯见状,就说:“君臣之间没有互不认识的道理,如果突然发生意外,大臣们都不知道要保护谁。”吴主这才允许陆凯可以直视自己,而对其他人依然像过去一样限制。吴主住在武昌,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运送物资供给日常开销,非常辛苦,再加上吴主奢侈无度,导致公家和私人都穷困匮乏。陆凯看到这种情况,又上疏说:“如今四方没有战事,应当致力于休养百姓、增加财富,可陛下却更加穷奢极欲,虽然没有灾祸而百姓的性命却要没了,没有作为而国家的财物却空了,臣私下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从前汉室衰落,魏、蜀、吴三家鼎立;如今曹、刘失道,他们的国土都被晋国占有,这是眼前明确的例证。臣生性愚钝,只是为陛下惋惜国家啊。武昌地势险要、土地贫瘠,不是帝王建都的地方。况且有童谣说:‘宁愿喝建业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鱼;宁愿回到建业死,也不在武昌住。’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明白民心和天意了。如今国家没有一年的储备,百姓有离散的怨恨,国家有根基暴露的征兆,而官吏却致力于苛刻急迫地对待百姓,没有人体恤他们。大帝(孙权)在位时期,后宫的宫女和各种织工加起来数量不超过一百,自从景帝以来,竟达到了上千人,这是耗费国家财物最严重的情况。另外,陛下身边的大臣,大多不是合适的人选,他们结成帮派相互扶持,陷害忠良、埋没贤才,这些都是危害政务、损害百姓的人。臣希望陛下减少各种劳役,废除苛刻的骚扰,挑选出多余的宫女,精选百官,这样上天就会喜悦、百姓也会诚心归附,国家就能长久安定了。”吴主虽然不高兴,但因为陆凯有老资格和声望,便特地宽容了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