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得知建康失守的消息,当场放声痛哭;有人来探望他,两人就相对着悲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庾亮逃到寻阳后,立刻宣读太后诏书,任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授徐州刺史郗鉴为司空。温峤却坚决推辞,语气急切地说:“现在当务之急是消灭叛贼,还没立下战功就先接受官职,拿什么向天下人交代!”温峤向来敬重庾亮,即便庾亮战败奔逃,他对庾亮反而更加推崇敬重,还分出部分兵力交给庾亮统领。
这时,后赵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和。三月丙子日,庾太后因过度忧虑,病逝了。
接着,苏峻率军向南进驻于湖。
夏季四月,后赵将领石堪攻打宛城,南阳太守王国出城投降;石堪随即进军淮水流域,攻打祖约的军队。祖约的部将陈光起兵反叛,攻打祖约。祖约身边有个叫阎秃的侍从,相貌和祖约十分相似,陈光误以为他是祖约,便将他活捉。祖约则是趁机翻墙逃走,这才保住性命,陈光则投奔了后赵。
壬申日,朝廷将明穆皇后(即庾太后)安葬在武平陵。
这时,庾亮、温峤准备起兵讨伐苏峻,可此时通往建康的道路已被阻断,完全不知道京城的近况。恰逢南阳人范汪来到寻阳,他急切地说:“苏峻政令混乱不一,又贪婪残暴、横行无忌,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别看他现在势强,其实很容易被削弱。朝廷正处在危如倒悬的境地,咱们应当抓紧时间进军讨伐!”温峤对此深表赞同,就立刻采纳了他的建议。庾亮也征召范汪担任参护军事,协助自己。
庾亮和温峤互相推让,都想让对方担任盟主。温峤的堂弟温充提议说:“陶征西(陶侃)职位高、兵力强,咱们应该一起推举他做盟主才对。”温峤于是派督护王愆期前往荆州,邀请陶侃和他们一同共赴国难。可陶侃还在为当初没被列入顾命大臣名单而耿耿于怀,便冷淡地回复说:“我只是驻守边疆的将领,不敢超越职责范围干预朝政。”温峤多次派人劝说,都没能改变陶侃的态度;无奈之下,他只好暂且顺着陶侃的心意,派使者对陶侃说:“仁公您暂且留守荆州,我先领兵东下讨伐叛贼。”使者出发已经两天,平南参军、荥阳人毛宝因其他差事返回寻阳,听说了这件事,就急忙劝温峤说:“凡是干大事,就得和天下人同心协力。军队取胜的关键在于和睦,不该出现意见分歧。就算对陶侃有疑虑,表面上也该装作没察觉,何况现在咱们主动表现出不和呢!您得赶紧追回使者,修改书信,就说一定要和他一同进军;要是追不上前面的使者,就再派一批人去。”温峤恍然大悟,立刻派人追回使者,修改了书信。陶侃收到修改后的书信,果然答应出兵,派督护龚登率领军队前往寻阳投奔温峤。当时温峤已有七千兵力,于是他向朝廷上奏,列举祖约、苏峻的罪状,同时向各地军政长官发布檄文,洒泪登上战船,准备进军。
可没过多久,陶侃又派人追回了龚登。温峤急忙写信给陶侃,言辞恳切地说:“军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兵力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最近我已经向远近各地发布檄文,告知盟府,约定下个月中旬大举进军,各郡的军队都已经在路上了,就等仁公您的军队赶到,便能一同进发。现在您突然召回军队,会让远近的人都产生疑虑,讨伐大业的成败,恐怕就取决于这一步了!我才能浅薄却肩负重任,实在是依靠仁公您的深厚情谊,才敢遵循您之前的谋划;至于带头出征,我绝不敢推辞。我和您,就像首尾相互护卫、嘴唇和牙齿相互依存一样,密不可分。我担心有人不能理解您的深意,会说您在讨伐叛贼这件事上态度消极,这种名声一旦传出去,就很难挽回了。您和我都肩负着镇守一方的重任,国家的安危、吉凶祸福,按理说本该共同承担。而且近来咱们往来密切,情谊深厚,一旦一方有急难,我也盼着您能出动全部兵力救援,何况现在是国家的危难呢!如今的忧患,哪里只是我这一州的事,文武百官没有不翘首期盼您出兵的。要是我这寻阳守不住,祖约、苏峻在这儿设置官员,到时候荆州西边逼近强大的胡寇,东边连接叛贼,再加上饥荒,将来的危险,只会比现在的寻阳更严重!您进军,就能成为大晋的忠臣,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绩;退一步说,也能以慈父的深情,为死去的儿子报仇雪恨(指陶侃之子陶瞻此前战死)。现在祖约、苏峻凶逆无道,他们的恶行连天地都为之痛心,人心一致,对他们都恨得咬牙切齿。现在进军讨伐,就像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要是您再把军队召回去,就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毁掉大事啊!希望您能好好考虑我所说的这些话!”与此同时,王愆期也劝陶侃说:“苏峻就像豺狼一样,要是让他得逞,天下再大,您还能有容身之地吗!”陶侃终于彻底醒悟,立刻穿上军服登上战船;即便此时他儿子陶瞻的灵柩送到,他也没来得及亲临祭拜,就昼夜兼程向东进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