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高句丽有两条路,北道平坦宽阔,南道狭窄险峻,将领们都想走北道。慕容翰说:“高句丽会按常理推测,认为我们的大军会走北道,必然会重点防守北道,轻视南道。大王应率领精锐兵力从南道进攻,出其不意,攻克丸都(高句丽都城)不在话下。另外派遣一支偏师走北道,即使北道的军队遭遇挫折,高句丽的核心已经被我们击溃,其他兵力也起不了作用。”慕容皝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一月,慕容皝亲自率领四万精锐兵力从南道进军,任命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另外派遣长史王寓等人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从北道进军,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高钊果然派弟弟高武率领五万精兵防守北道,自己则率领弱兵防守南道。慕容翰等人率先抵达南道,与高钊的军队交战,慕容皝随后率领大军赶到。前燕左常侍鲜于亮说:“我作为俘虏,蒙受燕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能不报答这份恩情;今天,就是我以死相报的日子!”说罢!他便独自率领几名骑兵率先冲锋,突破高句丽的军阵,所到之处无人能挡。高句丽军队的阵脚大乱,前燕大军趁机猛攻,高句丽军大败。前燕左长史韩寿斩杀高句丽将领阿佛和度加,各军乘胜追击,攻入丸都。高钊独自骑马逃跑,前燕轻车将军慕舆泥追击,俘获高钊的母亲周氏和妻子后返回。此时,北道的王寓等人与高句丽军交战,全军覆没,慕容皝因此不再继续追击。他派人招降高钊,高钊却拒不露面。
慕容皝准备撤军时,韩寿建议说:“高句丽的土地偏远,无法长期驻守。如今他们的君主逃亡、部众离散,躲藏在山谷中;我们的大军一旦撤离,他们必然会重新聚集,收整残余力量,仍会成为我们的祸患。请陛下将高钊父亲高乙弗利的尸体挖出,囚禁他的母亲,带回我国;等高钊主动前来投降时,再把尸体和母亲还给她,用恩德和信义安抚他,这才是上策。”慕容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人挖开高乙弗利的陵墓,运走尸体,搜刮高句丽王府中历代积累的珍宝,俘虏男女百姓五万多人,又烧毁高句丽的宫殿,摧毁丸都城后撤军。
十二月十六(壬子日),晋康帝册立妃子褚氏为皇后,征召豫章太守褚裒(褚皇后的父亲)为侍中、尚书。褚裒认为自己是皇后的父亲,不愿在朝廷中枢任职,苦苦请求外任;朝廷于是任命他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此时,后赵王石虎在邺城修建了四十多座台观(高台楼阁),又在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参与修建的工匠民夫达四十多万人;他还打算从邺城修筑阁道到襄国,下令黄河以南四州(豫州、兖州、徐州、扬州北部)准备南伐的物资,并州、朔州、秦州、雍州整治西讨的军备,青州、冀州、幽州规划东征的方案,各州都按“每三户出五人”的比例征发兵役。各州参与制造铠甲的士兵有五十多万人,造船的工匠有十七万人,其中被水淹死、被虎狼吃掉的,占了三分之一。此外,王公贵族、地方官员竞相谋取私利,百姓失去产业,生活困苦不堪。贝丘人李弘趁着百姓心怀怨恨,自称自己的姓名应验了预言,于是联络党羽,设置各级官员;事情败露后,李弘被诛杀,受牵连被治罪的有几千家。
石虎打猎没有节制,常常清晨外出、深夜返回,还经常微服出行,亲自视察工程劳役。侍中京兆人韦謏劝谏说:“陛下轻视天下的重任,在有兵器的人之间随意出行,万一遇到狂徒作乱,即使有智谋勇力,又能施展在哪里呢!另外,您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耽误百姓耕种收获,路上满是百姓的哀叹声,这恐怕不是仁德圣明的君主能容忍的事。”石虎赏赐韦謏粮食和布帛,却更加频繁地兴办工程,依旧随意出游视察。
秦公石韬受到石虎的宠爱,太子石宣很厌恶他。右仆射张离兼任五兵尚书,想讨好石宣,于是劝他说:“如今各藩王的官吏、兵力超过了规定限额,应当逐渐裁减,来加强太子您的势力。”石宣让张离上奏:“秦公、燕公、义阳公、乐平公,允许他们设置官吏一百九十七人,手下士兵二百人;自此以下的藩王,官吏和士兵按照现有数量的三分之一设置,剩余的五万兵力,全部划归东宫。”从此,各藩王都心怀怨恨,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更加加深。
青州官员上奏说:“济南平陵城北面的石虎(石头雕刻的虎像),一夜之间移到了城东南,有一千多只狼和狐狸的脚印跟在后面,脚印踩出了小路。”石虎高兴地说:“石虎,就是我啊;它从西北迁移到东南,是上天想让我平定江南啊。传令各州军队明年全部集结,我要亲自率领大军,遵奉天命南征。”大臣们都上前祝贺,上呈《皇德颂》的有一百零七人。石虎下令:“每五名应征士兵要缴纳一辆车、两头牛、十五斛米、十匹绢,无法按规定缴纳的人斩首。”百姓甚至卖掉子女来供应军需,但仍无法满足要求,路边树上上吊自杀的人随处可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