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北魏军队共攻破南朝南兖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六州,屠杀劫掠的人数数不胜数,壮年男子被直接斩杀,婴儿被穿在长矛上,士兵挥舞长矛取乐。北魏军队所经过的郡县,土地荒芜,一片焦土;春天燕子归来,只能在树林中筑巢。北魏的士兵、战马也死伤过半,国内百姓都归罪于拓跋焘。
宋文帝每次命令将领出兵,常常给他们预设作战方案,就连交战的日期和时间,也要等待朝廷的诏令,因此将帅犹豫不前,没人敢自主决断。此外,南朝的平民士兵(白丁)作战时轻易冒进,溃败时又轻易撤退,这也是南朝军队战败的原因。从此,南朝城乡萧条,元嘉年间的治世局面走向衰落。
二月十八日,宋文帝下诏,赈济抚恤遭受敌寇侵扰的郡县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
二月十九日,将太尉刘义恭降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二月二十三日,北魏皇帝拓跋焘渡过黄河。
二月二十六日,将镇军将军武陵王刘骏降为北中郎将。
二月二十七日,宋文帝前往瓜步山。当天,解除戒严。
起初,北魏中书学生卢度世是卢玄的儿子,因受崔浩案牵连逃亡,藏匿在高阳人郑罴家中。官吏逮捕了郑罴的儿子,对他进行严刑拷打。郑罴告诫儿子说:“君子应当杀身成仁,即便死也不能吐露卢度世的下落。”他的儿子遵从父亲的命令,官吏用火烧烤他的身体,最终至死都没开口。
等到北魏皇帝抵达长江边时,宋文帝派殿上将军黄延年出使北魏,北魏皇帝问:“卢度世逃亡,应该已经到你们那里了吧。”黄延年说:“京城中没听说过卢度世这个人。”北魏皇帝于是赦免卢度世及其因逃亡而被抄家的族人。卢度世主动现身,北魏皇帝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卢度世为弟弟娶了郑罴的妹妹,以报答郑罴的恩德。
三月初一,宋文帝返回皇宫。
三月十五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举行“饮至礼”(军队凯旋后祭祀宗庙、饮酒庆功的礼仪),并将五万多户投降的百姓安置在京城附近地区。
起初,北魏皇帝经过彭城时,派人对城内说:“我们粮食吃完了,暂且离开,等麦子成熟了再来。”到了麦熟的时节,江夏王刘义恭商议,想割掉麦子、铲除禾苗,将百姓迁移到堡垒中聚居。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说:“胡族不会再来了,我们本就可以自保;即便他们再来,这个提议也不可行。百姓被关在内城,已经饥饿很久,如今正是春天,百姓可在野外采摘野菜充饥;一旦迁入堡垒,立刻就会饿死,百姓知道自己必死,怎能控制得住!若胡族真的再来,割麦也不晚。”在座的人都沉默不语,没人敢反驳。
长史张畅说:“王孝孙的提议,确实有道理。”镇军府典签董元嗣侍奉在武陵王刘骏身边,进言说:“王录事的提议不可改变。”别驾王子夏说:“这话确实没错。”
张畅双手持笏板,对刘骏说:“下官请求命令王孝孙弹劾王子夏。”刘骏问:“王别驾有什么过错?”张畅说:“割麦移民,是关乎全局的重大决策,一方的安危都取决于此。王子夏身为别驾(州府最高佐官),起初没有任何异议;等到听到董元嗣的话,就笑着附和。迎合身边人的意见,如何侍奉君主!”王子夏、董元嗣都十分惭愧,刘义恭的提议最终搁置。
起初,鲁宗之投奔北魏后,他的儿子鲁轨担任北魏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今河南长葛东)。鲁轨一直想回归南朝,但因过去曾杀死刘康祖和徐湛之的父亲,所以不敢前来。鲁轨去世后,儿子鲁爽继承他的官爵。鲁爽年轻时就有军事才干,和弟弟鲁秀都受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宠信,鲁秀担任中书郎。后来兄弟二人各自犯罪,北魏皇帝责问他们。鲁爽、鲁秀害怕被处死,趁跟随北魏皇帝从瓜步撤军返回时,到达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就请求说:“我们与南朝有仇,每次打仗,常担心祖先坟墓遭殃。恳请允许我们一起迎回祖先灵柩,安葬在平城。”北魏皇帝同意了。鲁爽回到长社后,杀死北魏守兵数百人,率领部众及愿意跟随的一千多家投奔汝南。
夏季,四月,鲁爽派鲁秀前往寿阳(今安徽寿县),向南平王刘铄呈递书信请求归降。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后,非常高兴,任命鲁爽为司州刺史,镇守义阳(今河南信阳);任命鲁秀为颍川太守,其余兄弟、侄子也都授予官爵,赏赐十分丰厚。接着,北魏人捣毁了鲁爽家族的坟墓。徐湛之认为鲁爽归降是朝廷长远谋划的成果,应特别予以接纳,不敢因私怨谋求报复,请求退居乡间;宋文帝不允许。
青州百姓司马顺则自称是晋朝皇室近亲,聚集部众,自称齐王。梁邹(今山东邹平东北)守将崔勋之前往州府办事,五月初一,乙酉日,司马顺则趁虚袭击并占据梁邹城。又有一位僧人自称司马百年,也聚集部众,自称安定王,响应司马顺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