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个家里有适婚年龄小伙子的邻居,更是拐弯抹角地打听。话里话外,核心意思都差不多:超啊,你看能不能帮叔/婶家也弄一套那样的自行车配件?价钱好商量,该多少是多少,绝不含糊!
面对这些热情又期盼的邻居,王超一律打起十二分精神,脸上挂着无奈又诚恳的笑容应付。他反复强调,那真是千载难逢碰上的机会,是托了一个关系很硬的老师傅,从厂里弄出来的一点“处理品”,数量极少,现在早就没了货,人家师傅也不敢再弄了。
他深知这东西绝对不能放开了卖,一来太扎眼,很容易被盯上,引火烧身;二来物以稀为贵,一旦放出去多了,就不值钱了,还会坏了“规矩”。
但他也并非把话说死,对于那些平日关系确实不错,为人也老实本分的邻居,他会含糊地表示,以后要是万一,他是说万一再有机会,一定优先给叔/婶家想着。这话既维持了必要的邻里人情,不让对方太失望,又给自己留了足够的回旋余地和神秘感。
这天,王超去饭店给母亲送点东西(他时常会拿点系统里出的苹果、橘子或者午餐肉罐头,以“单位发的福利”名义给母亲,让她补充营养或者偶尔分给相熟的同事,巩固一下人际关系),正好在后台通道碰到采买老刘。
老刘把他拉到堆放蔬菜的角落,左右瞅了瞅没人,这才神秘兮兮地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问:“小王,听说你最近搞自行车配件挺有一手?连着弄了两辆?”
王超心里微微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刘叔您这是听谁说的?没有的事儿!就是帮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问了问,凑巧,真的是凑巧弄到一套,帮了个忙而已。”他刻意强调了“凑巧”和“一套”。
老刘嘿嘿一笑,一副“你小子别跟我装”的了然表情,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跟我这儿还打这马虎眼?刘叔我这双眼睛看人准着呢!你放心,刘叔嘴严实,出了这个门啥也不知道。”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是这么个事儿,咱们饭店的赵主任,他小舅子下个月结婚,想弄辆新车撑撑场面,钱和工业券其实都准备好了,可你也知道,这崭新的永久、凤凰,百货大楼那边排号都排到后年去了!实在等不及。你看……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周转一下?赵主任说了,价格方面,绝对亏待不了你!”
王超心里迅速权衡起来,饭店的赵主任,这可是条重要的人脉。母亲在人家手底下干活,虽然现在看着还行,但能有这个机会卖个人情,以后母亲在饭店里各方面肯定能更顺当些。
而且,仔细想想,通过老刘和赵主任这条线出手,比在胡同里零散地卖给邻居要隐蔽得多,接触的层次也更高,更安全,利润空间或许也能更大。
他脸上露出沉吟和为难的神色,过了几秒钟,才仿佛下定了决心般,开口道:“刘叔,既然是赵主任家的事儿,那我肯定得上心,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他话锋一转,又带上几分不确定。
“不过……这事儿真得看运气和时机。这样吧,我这两天就再去探探那位老师傅的口风,看看他那边还有没有库存,或者有没有别的什么门路。一有消息,我立马先来告诉您,您看行不?”
“行!太行了!小王,我就知道你是个明白人,讲义气!”老刘高兴地重重拍了下王超的肩膀,脸上笑开了花,“这事儿要是能办成,赵主任那边肯定记你一大功!以后有啥事,都好说!”
从饭店出来,傍晚的风带着寒意,但王超心里却有些热乎。他一边往家走,一边仔细盘算着。
看来这自行车配件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利润,远比他最初想象的要大得多。胡同里邻居们的需求可能只是小头,真正有购买力、有迫切需求而又苦于没有门路的,是那些像赵主任小舅子这样,有一定社会关系或经济基础,但偏偏搞不到车票的人。
通过老刘、甚至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老陈那条更复杂的线,走这种针对特定人群的、“高端定制”式的路子,似乎比在街坊间零敲碎打要安全得多,也更有“钱”景。
他暗暗决定,空间里剩下的那八套配件,不能再轻易出手了。必须捂紧了,要么用来钓更大的鱼,维系更关键的人脉,要么就等到真正安全稳妥的时机,或者留作自家未来可能的需要。
家里有了这辆自行车,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王建国上下班通勤时间缩短了一大截,人也精神了不少,偶尔下班早了,还会特意骑车去稍远点的菜市场,买点李秀兰喜欢的时鲜菜回来。
周末天气好的时候,他还会骑着车,让李秀兰侧坐在后座上,两口子一起去逛逛,或者载着小女儿王玥在胡同里、街道上转转,听着女儿银铃般的笑声,感受着邻居们投来的羡慕目光,那种满足感是过去苦哈哈的日子里从未有过的。
王刚更是成了自行车最忠实的“粉丝”,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抹布把车子擦得锃亮,趁着王建国不注意,就偷偷推出去在胡同里溜达几步过过干瘾,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赚大钱,也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