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技术火种
龙坝电站事件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渐渐平息,最终沉入时代的湖底,成为少数人记忆中的一个未解之谜。王超的生活也回归了固有的节奏,新家安宁,家人安康,他继续扮演着“有门路的待业青年”这一角色,通过系统和老陈的渠道,稳健地积累着财富与物资。
这天清晨,他照例进行每日秒杀。光屏浮现出的三样商品,前两样颇为寻常:
【今日秒杀商品1:富强粉,50斤。】
【今日秒杀商品2:棉纱劳保手套,100双。】
目光扫向第三样时,王超的呼吸微微一滞。
【今日秒杀商品3:基础工业技术丛书(《小型金属切削工艺》、《初级机械原理》、《简易农机维修与改造》),1套。】
书籍!而且是实用的工业技术书籍!
这对于充斥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旗谱》等文学、政治书籍的1956年来说,无疑是极其珍贵和稀缺的。尤其是在广大的工人和渴望知识的青年群体中,这种直接指导生产实践的技术书籍,比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
他立刻支付三分钱,将三样商品收入空间。那沉甸甸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三本书,在他意识中仿佛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他没有急于将书籍取出,而是陷入了思考。这些东西,不像粮食副食可以轻易消化,也不像自行车、手表可以暗中变现。它们承载的是“知识”,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技术火种”。如何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同时不引火烧身,需要仔细斟酌。
直接大量拿出来?风险太高,无法解释来源。私下传授?他并非专业技工,理论基础远高于动手能力,容易露馅。
几天后,一个机会悄然出现。张胜利下班后来找他,脸上带着些愁容和烦躁。
“超儿,你说这倒霉不倒霉!车间里那台老掉牙的C620车床又趴窝了,主轴箱异响,肯定是里头的轴承磨损了。厂里技术科的人来看过,说修起来麻烦,配件也难找,影响我们班组这个月的任务定额了。”张胜利灌了口凉白开,抱怨道,“要是能把它修好,或者哪怕知道问题在哪儿,我们自己也能想办法凑合一下,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工夫。”
王超心中一动。C620车床?他隐约记得那套《小型金属切削工艺》里,似乎有关于普通车床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的章节。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故作随意地问道:“胜利哥,那技术科的师傅,有没有说是具体哪个轴承的问题?主轴前轴承还是后轴承?”
张胜利愣了一下,回忆着:“好像……提了一嘴,说是前轴承可能性大,但拆装检测很麻烦,他们人手紧,让我们先等着。”
王超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他留张胜利吃了晚饭,期间看似闲聊,实则旁敲侧击地又了解了一些关于那台车床的症状细节。
送走张胜利后,王超回到自己房间,插上门,从空间里取出了那本《小型金属切削工艺》。就着电池台灯的光,他快速翻阅着目录,很快找到了“常见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章节,里面果然有关于C620型车床主轴箱异响的分析。
书中图文并茂,详细列举了几种可能导致异响的原因:轴承磨损、齿轮啮合不良、润滑不足等,并附有简单的判断方法和应急处理建议。虽然不是针对那台特定机床的精确诊断,但提供了清晰的排查思路。
王超没有照本宣科。他找来纸笔,结合书中知识和从张胜利那里听来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将“主轴前轴承磨损可能性较大,可尝试检查润滑情况,若无效,需重点排查该轴承”这一核心判断,以及几句关于如何初步判断轴承状态的、听起来很内行但实际上是从书中提炼的、相对安全的“建议”,写在一张纸条上。他没有写任何与书籍相关的内容,完全伪装成是自己根据经验“琢磨”出来的。
第二天,他找到张胜利,把纸条塞给他,低声道:“胜利哥,我昨晚琢磨了一下你昨天说那事,瞎想了几个可能,你找个信得过的老师傅悄悄问问,看有没有点道理?千万别提我,我就是瞎猜的。”
张胜利将信将疑地接过纸条,看了看上面那几条“建议”,虽然有些术语他不太懂,但感觉挺像那么回事。他回到厂里,找到了车间里一位关系好、技术过硬且嘴巴严的老师傅,私下把纸条给对方看了。
老师傅看着纸条上的内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反复看了几遍,又详细问了问车床的症状,沉吟半晌,猛地一拍大腿:“有道理啊!小张,你这朋友……是个人才!这思路很清晰!我看八成就是前轴承的问题!走,咱们按这思路再查查!”
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他们避开技术科的人,利用工间休息时间,按照纸条上的思路进行了更细致的检查和简单的润滑调试。虽然最终确认轴承磨损严重,无法靠简单处理解决,但精准地定位了故障点,避免了盲目排查,为后续维修指明了方向,至少让班组知道了问题核心,不再像无头苍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