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下属想“替领导做决策”,主管私下点破,帮他避开“越位坑”
某电商公司的运营主管老周,手下的下属小徐特别能干,最近公司要搞“618大促”,小徐做了个详细的活动方案,不仅写了“怎么推广、怎么定价”,还直接定了“给哪个主播带货、预算花多少”,想直接报给公司CEO。
老周看到方案后,没当场批评小徐,而是私下找他聊:“你这方案做得特别细,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心思,但有个地方得注意:‘定主播、批预算’是我和CEO该做的决策,你是运营专员,本职是‘提供方案建议’,不是‘直接做决策’。要是你直接报给CEO,CEO会觉得‘你越权了,不把我这个主管放在眼里’,我也会觉得‘你想跳过我,直接跟上面对接’。到时候方案再好,你也落不着好,反而会被贴上‘不安分’的标签。”
小徐这才明白:“我还以为‘方案越详细越好’,没想到踩了越位的坑!” 后来小徐把方案里“决策部分”改成“建议选项”,先报给老周,老周补充修改后,再一起报给CEO。方案被采纳后,CEO夸老周“带得好,下属有想法还懂规矩”,小徐也成了老周重点培养的对象——这和王叔文“提醒太子‘别越职谏言’”的逻辑一模一样: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想做更多、表现更好”更重要。
三、评注的“客观”:人是小人,但“避险论”够正
评注里说王叔文“固俭险小人”(本来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但这次提醒太子的话“自正”(特别正确、中肯)——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一个人的人品怎么样,他说的“有道理的话”值得听;不管做什么事,“懂本分、避猜忌”都是职场里的“保命法则”,哪怕你是“太子”“有能力的下属”,也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职场里,有的同事虽然平时爱耍小聪明,但他提醒你“别越职提建议”,可能真的是为你好;有的下属虽然能力强,但要是不懂“不越位”,再强的能力也可能变成“引火烧身的导火索”——关键是要分清“什么话该听、什么坑该避”,而不是纠结“说这话的人好不好”。
四、核心启示:想职场避险,记住王叔文的3个“不糊涂”
王叔文的避险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糊涂地越职、不糊涂地抢风头、不糊涂地当众扫面子”。不管是新人、下属,还是想表现自己的职场人,想避开“领导猜忌、同事反感”的坑,记住这三点:
1.不糊涂地“越职做事”:先想“这是不是我的本分”
遇到想做的事,别先想“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受表扬”,先想“这是不是我该管的”——是执行岗就别做决策,是技术岗就别管市场,本分内的事做好了,比“跨岗抢事”更让领导放心。
2.不糊涂地“抢上级风头”:先算“会不会让上级猜忌”
别觉得“我为公司好,上级肯定会夸我”——上级最防的就是“你比他还能、还想抢他的位置”;
像太子想谏言“宫市”,看似为百姓好,实则抢了皇帝“管朝政”的风头;小吴想跨部门提建议,看似为公司好,实则抢了技术总监“对接其他部门”的风头——别让“好心”变成“抢权的证据”。
3.不糊涂地“当众扫面子”:想提醒人,私下说更显真心
别人有想法、想表现时,别当场否定“你这不对”,而是等没人的时候私下说“你这想法挺好,但有个风险点……”;
王叔文没当众反驳太子,老郑没当众否定小吴,都是给对方面子,也让对方更容易听进去——职场里,“给面子”和“点醒人”不冲突,反而能一起做到。
【原文】叔文
王叔文以棋侍太子。尝论政至宫市之失,太子曰:“寡人方欲谏之。”众皆称赞,叔文独无言。既退,独留叔文,问其故。对曰:“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何以知此!”遂大爱幸。
(评:叔文固俭险小人,此论自正。)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