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听了,没开小王,反而帮他分析丢单原因,后来小王又拿下了一个更大的客户。总监后来跟人说:“幸好CEO拦着,不然我开了小王,不仅丢了个好销售,还会让团队怕我,以后真没人敢干活了。”——这和范仲淹“怕以后反噬”的逻辑一样:不轻易破坏“不滥罚”的底线,怕以后规矩坏了,自己也会受影响。
三、富弼的“醒悟”:没懂的长远,早晚要靠自己踩坑明白
富弼一开始觉得范仲淹“拦着执法”是错的,直到自己遇到“不得入国门”的慌神时刻,才明白“不轻易破规矩”的重要性——要是朝廷真养成了“随便治罪大臣”的习惯,他这次“不得入国门”,很可能就不是“没测透意”,而是“直接被治罪”。这放现在,就是“有人劝你别踩的坑,你不听,早晚得自己摔一跤才懂”。
当代案例:主管硬“一刀切”,后来自己踩坑才醒悟
某餐饮连锁的区域主管,一直主张“没达到营业额就罚店长”的死规矩,有次门店因为疫情封控,营业额没达标,主管硬扣了店长2000元。有个老员工劝他:“疫情是特殊情况,硬罚会让店长寒心,以后没人愿意好好干。” 主管不听,还说“就是要严管”。
后来主管负责的区域因为供应链问题,整体营业额下滑,总部要按“区域没达标罚主管”的规矩,扣他5000元。主管这才急了,说“供应链问题不是我的错”,这时候才想起老员工的话:“当初我对店长‘一刀切’,现在总部对我‘一刀切’,我才明白,不看实际情况的死规矩,早晚得反噬自己。” 最后总部虽然没硬扣钱,但主管后来再也不搞“一刀切”了——这就是富弼“醒悟”的现代版:不懂得灵活和长远,早晚得自己踩坑,才明白当初别人的劝是对的。
四、核心启示:想务实又长远,记住范仲淹的2个“不犯傻”
范仲淹的智慧,说到底就是“务实看实际,长远守底线”——不硬套死规矩害了人,不轻易破底线坑了自己。不管是管团队、做决策,还是日常做事,想避开“一刀切”和“短视”的坑,记住这两点:
1.不犯傻“唯制度死磕”:先问“实际条件够不够”“是不是为了核心目的”
遇到要按制度处罚人、办事情时,别先急着“按规矩来”,先想“对方有没有能力做到”“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制度的核心目的(护民、护员工、保效率)”。范仲淹没杀晁仲约,是因为晁仲约没能力抵抗还保了民;公司没扣小李的钱,是因为小李是特殊情况还守了“准时”的本意——别为了“守制度的形式”,丢了制度的核心。
2.不犯傻“轻易破底线”:别觉得“一次没事”,怕以后反噬自己
遇到“想破个小规矩省事、解气”时,别觉得“就一次,没事”,要想“这次破了,以后会不会有人学样?会不会最后坑到自己?” 范仲淹不让轻杀臣下,是怕以后自己也被牵连;主管不搞“一刀切”,是怕以后自己也被“一刀切”——底线规矩像堤坝,一次小口,就能冲垮整个堤。
【原文】范仲淹
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敌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为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