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用“规矩”破局,才是真懂制衡!
郑贵妃在明神宗(神庙)时期特别受宠。明熹宗(高宗)举行大婚典礼时,按当时情况,郑贵妃应该担任主婚人。大臣们私下跟宦官王安商量:“主婚这种事,是干预朝政的开端,绝不能让这种风气发展下去,该怎么办?”
有人出主意说:“论地位,郑贵妃确实尊贵;但论名分,穆宗(隆庆帝)的恭妃辈分更高。不如让恭妃来当主婚人?”又有人担心:“可恭妃没有玉玺(代表皇权的印玺),怎么下命令呢?”出主意的人接着说:“让恭妃出面发布主婚的指令,再用皇帝的玉玺盖章确认,谁还能说不对?”王安采纳了这个办法。从这以后,郑贵妃想通过干预事务扩大势力的念头,就再也没能实现。
【管理智慧】
一、王安的“破局逻辑”:不硬刚宠妃,用“规则里的更高依据”拆招
王安没跟郑贵妃硬刚“你不能主婚”,也没跟皇上哭着求情,反而抓准了“宫廷行事的核心规矩——名分和凭据”:郑贵妃的优势是“宠爱”,但“宠爱”是虚的;恭妃的优势是“辈分名分”,再加上“御玺”这个实凭据,一虚一实对比,郑贵妃的那点优势根本站不住脚。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遇到有人想靠‘特权’越界,别硬刚,找规则里的‘更高依据’来挡,既不得罪人,又能断对方的路”。
1.先抓“名分硬茬”:用“辈分规矩”压“宠爱特权”
大臣们找恭妃当主婚人,核心是抓“辈分优先”的规矩——在古代宫廷里,“长辈主婚”是天经地义的事,比“皇上宠爱”更有说服力。就像现在公司里,老板的亲信想抢“年度年会总策划”的活儿(想借年会刷存在感、搭人脉),有人站出来说:“按公司规矩,年会总策划得由行政部负责人牵头,毕竟行政部管了一年的后勤统筹,比其他人更懂流程,这是‘职责名分’,不能随便换。” 老板就算想护着亲信,也没法反驳“职责名分”的规矩。
2.再补“凭据漏洞”:用“御玺实锤”堵“反驳口子”
怕恭妃没御玺没凭据,就加了“御玺盖章”这一步——相当于给主婚令加了“官方认证”,郑贵妃就算想挑刺,也没理由说“这命令不算数”。这就像现在公司里,有人想靠“老板口头答应”抢项目,你立马按流程走“项目立项申请”,让老板签字、盖公司公章,把“口头承诺”变成“书面凭据”,对方就算再争,也没法推翻盖了章的立项书。
二、当代“王安式用规矩防越权”案例:不硬刚特权,找规则依据就能稳赢
王安这种“用规矩破特权”的思路,现在不管是职场应对“老板亲信越界”、团队处理“特权抢活”,还是日常工作防“越权插手”,用好了都能“不红脸、不结仇,还能守住自己的权责”——比硬刚对抗省心多了。
案例1:行政部用“职责名分”,挡了老板亲信的“年会夺权”
某公司年底要办年会,老板的亲信(市场部的小吴)仗着老板喜欢,主动跟老板说“想牵头办年会,给大家整个新鲜的”,老板随口答应了。行政部负责人老周急了——年会涉及场地、预算、人员统筹,行政部做了好几年,小吴啥经验没有,要是搞砸了,最后锅还得行政部背。
老周没直接跟小吴吵,也没跟老板说“小吴不行”,反而找老板汇报:“老板,按咱们公司《行政事务管理条例》,年会属于‘后勤统筹类工作’,明确由行政部牵头负责,这是部门的核心职责;而且行政部有往年的供应商资源、预算明细,小吴要是牵头,得重新对接资源,很可能耽误进度。不过小吴有创意,让他当‘年会创意顾问’,帮行政部出点子,这样既不浪费他的优势,又能保证年会顺利推进,您看咋样?”
老板一听,觉得“按规矩来更稳妥”,就同意了老周的方案。小吴虽然没当成牵头人,但“创意顾问”的头衔也给了他面子,没闹情绪;最后年会办得很顺利,老周也守住了行政部的权责——这就是王安“用名分破局”的现代版:遇到特权想抢活,别硬刚,找“职责规矩”当依据,再给对方留个体面的台阶,事儿就成了。
案例2:项目组用“书面凭据”,堵了“空降领导”的瞎指挥
某科技公司的AI项目组,已经推进了半年,突然空降了个李总监,想直接接管项目。李总监刚到就说:“你们之前的方案太保守,我改了一版,明天就按我的方案推进。” 项目组长小张知道,李总监的方案没考虑之前的技术难点,硬推肯定会翻车,但又不能直接拒绝“领导的指示”。
小张没硬刚,反而拿着“项目立项书”和“技术评审报告”找李总监:“李总,这是咱们项目当初在总部立项时,您和老板都签过字的方案,还盖了公司的项目章;后面每阶段的技术评审,也都有研发部和测试部的签字确认。要是现在改方案,得重新走‘项目变更流程’,报总部审批,还得重新做技术评估,至少得耽误1个月——咱们项目有上线 deadline,要是耽误了,怕影响公司的整体计划。不如咱们先按原方案推进,您觉得需要优化的地方,咱们在下周的评审会上一起讨论,要是确实要改,咱们再走正规流程,您看行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