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应对诉求别极端”,用“留余地+显底气”比“硬拒硬应”更稳妥
平兵忧:升官职“解兵权”,稳军心
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奉皇帝命令挑选士兵时,下令过于严厉,士兵们感到害怕,甚至谋划叛乱。宋真宗召来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商议对策。
王旦说:“如果治张旻的罪,那以后将领们还怎么管理士兵?要是紧急抓捕谋划叛乱的人,又会让京城陷入恐慌。陛下之前多次想任命张旻为枢密院官员,现在不如直接提拔他,让他交出兵权。这样一来,那些心思不安分的士兵自然会安定下来。”
真宗对身边人赞叹:“王旦擅长处理大事,真是合格的宰相啊!”
拒契丹:借岁额“堵贪念”,保体面
契丹派人上奏,请求在每年朝廷给予的财物之外,额外借一笔钱。宋真宗把这事拿给王旦看,王旦说:“陛下马上要去泰山封禅,行程很紧迫,契丹这是在试探朝廷的态度。可以从每年给他们的三十万财物里,各借三万给他们,同时明确告诉他们,明年要从定额里扣除这部分。”
契丹得到回复后非常惭愧。到了第二年,王旦又安排有关部门:“契丹去年借的六万金帛,这事本就微不足道,还是按照往年的定额给他们。但要明确,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先例。”
退西夏:备粮草“显底气”,止索求
西夏的赵德明向宋朝索要一万斛粮食。王旦建议:下令有关部门在京城准备一百万斛粮食,然后下诏让赵德明自己来取。
赵德明得知后十分惭愧,感慨:“朝廷里有能人啊!”于是主动放弃了索要粮食的请求。
冯梦龙点评:不硬刚、不妥协,用“柔中带刚”的方式化解难题,尽显智慧!
处理张旻的事,王旦不追责、不镇压,用“升官解权”既保住将领体面,又平息士兵不满,避免了矛盾激化;应对契丹的额外请求,他不直接拒绝也不无条件答应,借“岁额抵扣”和“永为例外”,既回应了诉求,又堵住了后续贪念;面对西夏索粮,他不争论、不推诿,用“备百万斛粮让对方自取”的底气,让对方知难而退。每一次应对都避开了极端,既解决问题,又守住了朝廷的体面和底线。
王旦的智慧,在于看透“处理问题既要解决矛盾,也要顾全各方体面”:对内部士兵,用“安抚”代替“镇压”;对外部政权,用“灵活回应”代替“强硬拒绝”或“无条件妥协”。很多时候,面对不合理诉求或棘手局面,别只走“接受”或“拒绝”的极端,找一个既保留对方体面、又彰显自身立场的方案,反而能更稳妥地化解问题。
【管理智慧】
一、解“帅臣逼反兵”危机:不罚不捕,用“擢用解权”稳两头
王旦不罚张旻、不抓士兵,反而提拔张旻,核心是算透了“这事的死穴——硬处理会留后遗症”。治张旻的罪,等于告诉“以后将领管兵不能严”,军队会散;抓士兵,等于把“小不满”逼成“大叛乱”,京城会乱。而“提拔张旻”是一箭三雕:
-对张旻:保了他的体面,没让他因“管得严”受罚,以后将领还敢尽责;
-对士兵:张旻交了兵权,没了“严规矩的人”,兵变的理由没了,自然就不闹了;
-对朝廷:既没流血,又没乱秩序,还落了“赏罚分明”的名声。
这不是偏袒张旻,是为了“保军队管理的根本,稳京城的大局”——评注里说“存帅臣之体,非私一旻也”,就是这个道理。
当代案例:销售主管管太严逼走团队,CEO用“调岗解权”稳局面
某公司销售部主管老吴,为了冲业绩定了“完不成目标就罚加班、扣奖金”的规矩,团队8个人有6个想辞职,甚至有人偷偷找HR“举报老吴压榨”。CEO怕闹大,又怕开了老吴没人管业绩,急得没辙。
HR总监学王旦的招,跟CEO提议:“别开老吴,也别压团队,把老吴提拔成‘销售培训总监’,专门负责新人培训和业绩方法论,让他交出销售团队的管理权,再从团队里选个大家服的人当新主管。” CEO照办后,老吴觉得“升了岗有面子”,没抵触;团队没了“严规矩”,没人提辞职了;新主管还沿用了老吴的“业绩方法”,只是改了“惩罚”为“奖励”,季度业绩反而涨了10%。
要是当时开了老吴,团队会觉得“CEO听举报的,以后有矛盾就举报”;要是压着团队,只会逼更多人辞职——“调岗解权”既保了老吴,又稳了团队,还没丢业绩。
二、拒“契丹额外借币”:借而有章法,既给台阶又显大国范儿
契丹给宋真宗上奏,说“除了每年该给我们的三十万财物,能不能再额外借点钱”。真宗把奏折给王旦看,王旦一眼看穿“契丹这是趁咱们要去泰山封禅(东封),试探朝廷是不是怕他们”。要是直接拒,契丹会说“宋朝小气,没大国气度”;要是直接借,又会让他们觉得“宋朝好拿捏,以后天天来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