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顾荣&庾衮:别被“权位/富贵”绑住,见势不对就“撤”
西晋时,齐王司马冏独揽大权,顾荣和张翰都担心会被卷进灾祸里。张翰正好看到秋风起,突然感慨:“我想念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片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顺心,要富贵干嘛呀!”当天就收拾东西辞职回乡了。(边批:找个吃饭的由头跑路,不张扬自己的意图,这招太高了!)
顾荣则故意每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管官府的事,最后因为“玩忽职守”被调去当闲职的中书侍郎——看似降职,实则躲开了司马冏身边的权力漩涡。
颍川的隐士庾衮,听说司马冏掌权一年都不去朝见皇帝,叹息道:“晋朝王室要衰落了,祸乱很快就要来了!”当即带着妻子儿女逃到林虑山里隐居起来。
不恋权力富贵,见势不对就抽身,三种避祸方式各有高招!
张翰用“想念家乡菜”当借口,既不公开反对司马冏,又能顺理成章离开,保全自己还不惹眼;顾荣用“装醉摆烂”的方式,主动放弃实权,让自己变成“无用之人”,反而躲过猜忌;庾衮则从“权臣不朝见皇帝”的细节里,直接预判天下要乱,干脆带着家人躲进深山。三人选择不同,但核心都是“不贪恋眼前的热闹,提前避开风险”。
张翰、顾荣、庾衮的智慧,在于不被“依附权臣能得好处”的想法迷惑——他们都看清了“司马冏专权=朝局不稳”,知道再待下去早晚会出事。比起“争权夺利”,他们更在乎“保住自己和家人”,所以能果断放弃眼前的利益,及时抽身。
生活里遇到“看似能占便宜,却藏着大风险”的事(比如依附强势的人谋好处),别贪心;职场上要是发现公司或团队“内部混乱、 leader 专横”,也别抱着“再等等看”的心态。该撤就撤,别等祸烧到自己身上才后悔。
【管理智慧】
一、张翰:“借吃跑路”的祖师爷——用“思乡馋嘴”当借口,不撕脸不显眼,悄悄溜
张翰当时在齐王手下当官,看着司马冏越来越嚣张,心里发毛,以“想家吃家乡菜”为由,辞了官回老家。这招“有托而逃”,既没得罪人,又保全了自己,简直是“避坑界的天花板”。
当代案例:互联网高管“借照顾老人辞职”,避开公司内斗翻车
公司的产品总监老周,去年发现老板和几个股东闹得厉害:老板想搞激进扩张,股东想保守盈利,天天在会上吵,还拉着中层干部站队。老周知道“这队一站,不管哪边赢,自己都可能被当‘弃子’”。
没过多久,老周就跟HR提辞职,理由是“老家父母身体不好,得回去照顾,没法再熬夜加班”。老板还劝他“再想想,公司以后给你涨薪”,老周坚持要走。结果他走后不到三个月,老板和股东彻底撕破脸,互相举报,跟着老板扩张的几个总监全被开除,跟着股东的也被调去闲职,只有老周“在家陪父母”,啥事儿没有——这跟张翰“借吃跑路”一个逻辑:找个“私人原因”当借口,不掺和权力斗争,悄悄溜,比硬刚安全10倍。
二、顾荣:“装醉躺平”的高手——故意“摸鱼废职”,让领导觉得“这人没用”,反而安全
顾荣比张翰更“苟”:他没辞职,反而故意“摆烂”。每天上班不处理公务,要么躲在办公室喝酒,要么跟同事闲聊,把“混日子”写在脸上。后从“权力核心”被踢了出去。因为“早就是边缘人”,一点没被牵连——这招“用废职换安全”,把“没用”变成了“保护色”。
当代案例:职场“故意不卷”,避开派系斗争
小林在一家国企做财务,去年部门里王经理和李经理争“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俩人为了抢功,天天让下属“站队写方案”:王经理让小林算“扩张项目的预算”,李经理让小林算“压缩成本的报表”,还暗示“跟我走,以后我升了给你涨薪”。
小林知道“这俩谁赢了,自己都得帮着背锅”,于是故意“磨洋工”:王经理要的预算,他拖三天才交,还故意算错两个小数据;李经理要的报表,他说“最近忙着报税,没时间弄”,天天到点就下班,从不加班。
俩经理看小林“既不站队,又不干活”,觉得“这人没利用价值”,也就不找他了。最后王经理靠耍手段当上负责人,第一件事就是把“跟李经理走得近的人”调去仓库,李经理也把“跟王经理的人”穿小鞋,只有小林因为“太没用”,安安稳稳做财务——顾荣的“装醉躺平”,放到现在就是“故意不卷不站队”,用“没价值”避开“被利用、被清算”的坑。
三、庾衮:“带家进山”的狠人——看出“世道要乱”,不恋城市,提前躲进“安全区”
庾衮是个隐士,没在朝廷当官,但他盯着司马冏的举动看到晋朝就要完了,大乱马上要来了!留在城里,迟早被战火卷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