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陆抗:东吴“父子战神”!凭“稳守待机+精准破局”两代封神
刘备率领大军讨伐东吴,从巫峡到夷陵,接连扎下七百多里的营寨,还先派吴班率领几千人在平地上扎营挑战。
东吴众将都想出击,陆逊却不许,说:“这肯定有诡计。”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久不出战。
刘备知道计谋行不通,只好率领八千伏兵从山谷中出来。陆逊对众将说:“我之前不让你们攻打吴班,正是料到有伏兵!现在我知道怎么打败他们了!”
于是下令在夜里,每人手持一把茅草,每隔一个营寨就攻打一个,同时点火,让蜀军首尾不能互相救援。结果四十多个营寨,一战就全被攻破。
冯梦龙点评:
魏文帝曹丕听说刘备连营扎寨的情况后,对大臣们说:“刘备不懂用兵,肯定会战败!哪有连营七百里还能抵抗敌人的道理!在平原、洼地、险要之地都驻扎军队,一定会被敌人擒获,这是用兵的大忌啊!”
七天后,孙权的捷报就传到了魏国。以刘备常年征战的经验,见识却不如曹丕,为什么呢?难道就是人们说的人老了,神志就衰退了吗?
刘备伐吴、苻坚攻晋,都是出动了全国的兵力。但刘备的计谋狡猾,所以应该以静制动等待他露出破绽;苻坚的气势骄横,所以应该迅速出击挫败他的锐气。狡猾的计谋用尽,敌人就会陷入困境;骄横的锐气被挫败,敌人就会走向衰落,所以即便兵力众多,也没什么用处。(补充:淝水之战时,苻融攻打硖石,苻坚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率领八千轻骑兵赶往硖石。朱序私下对谢石说:“如果秦军全部赶到,确实很难对抗,现在趁他们各路军队还没集结,应该快速出击。要是打败他们的前锋,就能挫败他们的士气,进而彻底击败秦军。”谢石采纳了他的建议。)
西陵督步阐献出城池投降晋国,陆抗听说后,日夜率军赶赴西陵,另外修筑坚固的包围圈,让这个包围圈对内能围困步阐,对外能抵御晋国援军,却不急于攻城。
众将都劝谏说:“趁着军队士气正盛,应该赶紧攻打步阐。等晋国援军赶到时,一定能攻克西陵,何必修筑包围圈,耗费士兵和百姓的力量呢?”
陆抗说:“这座城池非常坚固,而且粮草充足,城里的防御工事都是我之前亲自规划的。急于攻城肯定打不下来,而援军很快就会到;援军一到,我们又没有防备,就会内外受敌,到时候怎么抵抗?”
众将还是不认同。陆抗想让大家信服,就下令尝试攻城,果然失利,于是众将才全力修筑包围圈。
没过多久,晋国的杨肇率领军队前来救援。这时吴军的都督俞赞突然叛逃到杨肇那里。
陆抗说:“俞赞是军中的老部下,知道我们的虚实。我一直担心夷族士兵平时训练不足,如果敌人来攻,一定会先打这个地方。”
当天夜里,陆抗就调换了夷族士兵的防守位置,全部换成老将统领。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族士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箭和石头像下雨一样落下。杨肇连夜逃跑,陆抗不追击,只下令击鼓呐喊,装作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彻底溃败,领兵撤走。陆抗于是收复西陵,诛杀了步阐。
陆逊和陆抗,真是虎父无犬子!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强敌压境+局势复杂”困局,关键在“稳守待机+精准破局”
父子二人能屡战屡胜,核心逻辑是“不被敌人表象迷惑,靠‘稳守察敌+抓准要害+灵活应变’,以最小代价取胜”:
- 稳守待机,识破诡计:陆逊面对蜀军挑战,识破伏兵诡计,坚守不战;陆抗不急于攻打坚固的西陵城,都是为了等待敌人露出破绽,避免盲目出击受挫;
- 抓准要害,一击制胜:陆逊看透蜀军连营的弱点,用火攻让其首尾不能相顾;陆抗针对性修筑包围圈,既困内敌又御外援,精准拿捏战场核心矛盾;
- 灵活应变,化解危机:陆逊根据蜀军动向调整战术,敲定火攻之策;陆抗得知部下叛逃,连夜调换防守兵力,挫败敌军针对性进攻,快速化解危机。
二、核心启示:遇“强敌环伺+局势多变”,别慌神,用“稳守察敌+精准破局”取胜
这种“以静制动、精准施策”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强势挑衅+市场多变”:比如竞品频繁推出营销活动、发布新品挑衅,别跟风应对。像陆氏父子那样:“先稳守核心市场,不盲目跟风消耗(稳守待机),暗中观察竞品策略漏洞和市场需求变化(察敌);等到摸清竞品软肋(如供应链短板、产品缺陷),集中资源推出针对性方案(精准破局),一举抢占优势”;
- 职场攻坚遇“任务复杂+突发状况多”:比如接手的项目涉及多方协作,还频繁出现突发问题,别慌乱推进。可以说:“先梳理任务核心目标和潜在风险,不急于启动非关键环节(稳守待机);密切关注协作方动态和问题变化(察敌);针对关键难点和突发状况,快速调整方案,集中资源精准突破(精准破局),确保任务推进不跑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