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大唐“战略王者”!凭“以逸待劳+精准突击”横扫群雄,稳掌天下
唐军围攻洛阳时,夏王窦建德率领全部兵力前来救援。众将都请求避开他的锋芒,郭孝恪说:“王世充已经走投无路,很快就要投降了。窦建德远道而来救援,这是天意要让他们俩一起灭亡!咱们应该占据武牢的险要地势阻挡他,等待时机行动,一定能打败他!”记室薛收也说:“王世充府库充实,手下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但缺粮食,所以才被咱们牵制。窦建德亲自率军远道而来,咱们也该挫败他的精锐(注:这和朱序打败苻坚的计策一样)。如果放他过来,两个反贼联合起来,窦建德从河北运粮供给洛阳,那战争就会没完没了,统一全国也遥遥无期。现在应该分兵驻守洛阳,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不跟王世充作战;大王亲自率领精锐,先占据成皋,以逸待劳,一定能攻克窦建德!窦建德被打败后,王世充自然会投降,不出二十天,两个反贼就能被活捉!”李世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窦建德果然被武牢牵制,无法前进。
冯梦龙点评:当时凌敬对窦建德说:“大王应该率领全部兵力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派猛将驻守。然后竖起旗鼓,越过太行山,进入上党,攻占汾晋地区,直奔薄津,在无人之地扩张领土、招兵买马,这样关中地区会震动恐惧,洛阳的包围自然就解除了。”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说:“祭酒的话是对的。”这其实就是孙子的老计策,女人都明白,窦建德却不用,最终战败而死,为什么呢?
间谍报告:“窦建德趁着唐军在黄河以北放马的时机,准备偷袭武牢。”李世民于是北渡黄河,到广武巡视后返回,故意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的沙洲上放牧,迷惑窦建德。窦建德果然率领全部兵力从牛口出兵,摆下连绵二十里的军阵,击鼓前进。众将都很害怕,李世民登高远望,对众将说:“反贼从山东起兵,从没见过强大的敌人。现在他们越过险要地势还喧哗不止,说明没有纪律;逼近城池摆阵,是轻视我们。我们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自然会衰退,阵摆久了士兵会饥饿,势必会自行撤退,到时候再追击,没有打不败的!”窦建德的军阵从清晨摆到中午,士兵又饿又累,都坐在阵中,还争相喝水。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从窦建德阵西穿过,向南奔驰。窦建德的军阵开始动摇,李世民说:“可以进攻了!”率领轻骑兵率先冲锋,大军随后跟进,直逼敌阵。战斗正激烈时,李世民又率领史大奈等人卷起旗帜冲入敌阵,从阵后杀出,竖起唐军旗帜。夏军看到后,惊慌溃散。
秦王李世民率军抵达高墌,薛仁杲派宗罗?领兵抵御。李世民坚守营垒,不主动出战。众将请求开战,李世民说:“我军刚战败,士气低落。反贼靠着胜利骄傲自大,有轻视我们的心思,应该关闭营垒等待时机。等他们骄傲自满、我们士气振奋时,就能一战取胜!”于是下令军中:“敢说出战的,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粮食耗尽,部下大多投降。李世民于是命令梁寔在浅水原扎营引诱宗罗?,宗罗?大喜,率领全部精锐进攻。几天后,李世民估计敌军已经疲惫,对众将说:“可以作战了!”派庞玉在浅水原南布阵,宗罗?集中兵力攻打庞玉,庞玉几乎支撑不住。李世民率领大军从浅水原北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亲自率领骁勇骑兵冲入敌阵,宗罗?的军队溃散。李世民率领骑兵追击,窦轨拉住马苦苦劝谏,李世民说:“破竹之势,不能失去!”于是进军包围高墌。薛仁杲的将士大多叛变,他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李世民收编了他的一万精锐士兵。众将都来祝贺,趁机问道:“大王一战取胜后,立刻舍弃步兵,又没有攻城器械,直接赶到城下,大家都认为不行,最终却攻下来了,为什么呢?”李世民说:“宗罗?手下都是陇外的骁勇将领和强悍士兵,我只是出其不意打败他们,斩杀俘获的不多。如果放慢追击,他们就会全部退入城中,薛仁杲安抚重用他们,就不容易攻克了;快速追击,他们就会散回陇外,宗罗?实力虚弱,薛仁杲吓破胆,没时间谋划,这就是我取胜的原因。”众将都心悦诚服。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强敌合围+士气波动”困局,关键在“以逸待劳+精准突击+乘胜追击”
李世民能横扫群雄、高效取胜,核心逻辑是“不盲目作战,靠‘稳守蓄力+抓准战机+穷追猛打’,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战果”:
- 稳守待机,蓄力挫锐:面对强敌或自身士气不足时,坚守营垒不战,要么消耗敌军粮草、消磨其锐气,要么等待己方士气回升,避免在不利局面下硬拼;
- 精准判断,抓准战机:通过观察敌军举动(如阵久饥倦、骄傲轻进),判断其弱点暴露的时机,或用诱敌之计让敌军陷入疲惫,再果断出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