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浩拿着那张凝聚了无数心血的TEM照片,和那一沓厚厚的、堪称完美的力学性能数据,再次找到陈默时,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手握重兵、即将出征的将军。他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一篇檄文,便可攻城略地,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老师,宏观数据和微观证据我们都有了!”他兴奋地把所有资料摊在陈默面前,“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写论文了?”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名字,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现在那本名为《Scripta Materialia》的期刊上了。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他仔细地看完了每一份数据,每一张照片,然后靠在椅背上,看着林浩,眼神里带着一丝洞察一切的平静。
“你觉得,写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突然问道。
“是……是数据?”林浩试探着回答,“数据好,文章的档次就高。”
“数据是基础,是砖块。”陈默摇了摇头,“但一堆再名贵的金砖,如果只是随意地堆在一起,那它也只是一堆砖,而不是一座宫殿。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向别人炫耀你的砖块有多好,而是要用这些砖块,搭建起一座逻辑严密、结构宏伟、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宫殿。”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简单来说,你要学会的,是如何讲一个好的科学故事。”
“讲故事?”林浩愣住了,这个词,和他理解的、充满了枯燥和严谨的科学论文,似乎格格不入。
“是的,讲故事。”陈默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白板前,拿起笔,“一篇平庸的论文,是在罗列数据;一篇优秀的论文,是在呈现逻辑;而一篇顶级的论文,是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它要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它要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地深入,最终在揭示谜底的那一刻,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赞叹。这,才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陈默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浩脑海里一扇全新的大门。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写论文,可以是一件如此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事情。
“现在,你的任务,”陈默转过身,看着他,“不是立刻开始写正文。我要求你,用两天时间,给我一份详细的、全英文的提纲(Outline)。在这份提纲里,你要清晰地告诉我,你的‘故事’,打算怎么讲。”
这个任务,听起来比直接写论文要简单,但林浩很快就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他花了一整个下午,憋出了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提纲。他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把自己的工作罗列了一遍:第一部分,介绍LM-101的制备过程;第二部分,展示它的力学性能数据;第三部分,放出SEM和TEM的照片;最后,总结一下,说这个材料很牛。
他把这份提纲交给陈默,心里还有些小得意,觉得自己的逻辑清晰明了。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拿回来的,是一份被陈默用红笔批得“体无完肤”的“阵亡将士名单”。
“你这是在写实验报告,不是在讲一个科学故事。”陈默的评语,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他把林浩叫到白板前,开始了“地狱级”的逻辑梳理课。
“你看你的第一部分,”陈默指着提纲,“开篇就介绍你的制备方法,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谁关心你是怎么做的?读者关心的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他擦掉林浩的提纲,写下了新的标题:“1. Introduction: The Long-standing Strength-Plasticity Trade-off Dilemma in Metallic Glasses.”(引言:金属玻璃中长期存在的强度-塑性置换困境)
“故事的开篇,必须是一个巨大的、吸引人的‘钩子’。”陈默解释道,“我们要告诉所有人,在这个领域,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无法解决的‘魔咒’——强度高的材料必然脆,塑性好的材料必然弱。先把这个巨大的矛盾抛出来,制造悬念。”
林浩看得目瞪口呆。
“然后,是你的第二部分。”陈默继续,“你直接把LM-101的数据扔了出来,太突兀了。在揭示你的‘王牌’之前,你需要铺垫。你可以先介绍一下你为了解决这个‘魔咒’,所做的设计思路(比如引入钇元素),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出LM-101的诞生和它那惊人的性能数据。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发展’,我们要让读者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又写下了第二部分的标题:“2. Material Design and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M-101.”(LM-101的材料设计与超常力学性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m.2yq.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