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旦启动,就是一个需要庞大计算资源和漫长时间的“黑箱”过程。那台被他改装过的图形工作站,如同一个吞噬了数据的巨兽,开始进行着每秒数以亿万次的运算,而林浩和高翔,能做的只有等待。
等待,有时候比忙碌更磨人。
在等待高翔计算结果的这几天里,林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白天不敢去MTS实验室找王师傅,因为他还没有拿到能说服那个老顽固的“理论依据”。他也不敢一直待在地下室,因为那里空旷的环境只会让他胡思乱想。
于是,图书馆成了他唯一的避难所。
他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那浩如烟海的文献数据库里,开始疯狂地查阅所有关于“低温力学性能”和“金属玻璃脆性”的文献。他想从前人的研究中,找到哪怕一丝一毫,能够支撑陈默那个“疯狂猜想”的蛛丝马迹。
然而,他查到的结果,却让他越来越心惊,越来越绝望。
他看到,一篇又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文章,都在用无可辩驳的数据,重复着同一个结论:非晶合金,在低温下,必然会发生严重的脆化。它们的断裂韧性,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急剧下降。
有的文章,从位错理论的角度,论证了非晶态结构无法像晶体一样通过位错运动来耗散能量。
有的文章,从自由体积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低温下原子冻结、自由体积减少,导致剪切带难以形核的根本原因。
还有的文章,直接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精准地预测了不同体系的非晶合金,其“韧脆转变温度”在哪个区间。
所有的文献,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在异口同声地,向他宣告着一个冷酷的事实——陈默的猜想,是异想天-开,是违背物理规律的。
林浩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试图证明“永动机”可行性的民科,在被整个科学界的主流理论,无情地、反复地碾压。
他开始动摇了。
他甚至开始怀疑,陈默是不是因为被李瑞阳打压得太久,精神上出了一些问题,才会产生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自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就这么头脑一热地,跟着他一起“发疯”,是不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巨大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紧紧地包裹。他晚上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则精神恍惚,看文献时,那些黑色的英文字母,都像一个个跳动的、嘲笑他的小人。
这天深夜,当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时,林浩才麻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图书馆大门,晚秋的冷风一吹,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不想回宿舍,不想去面对徐涛那可能带着同情的询问。他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他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702教研室所在的那栋实验楼下。他抬起头,看到七楼,还有几个窗口,亮着灯。
他知道,那里,有一群和他一样,被科研“绑架”了灵魂的夜归人。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实验楼的大门里走了出来。
是苏晓月。
她也刚做完实验,身上还穿着那件白大褂,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林浩?”苏晓月显然也看到了他,有些惊讶地走了过来,“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
“啊……我刚从图书馆出来,随便走走。”林浩有些不自然地回答,他下意识地不想让苏晓月看到自己此刻的颓废和狼狈。
但苏晓月何其聪慧,她只看了一眼林浩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憔悴的脸色和紧锁的眉头,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出事了。
“你的脸色很难看。”她没有点破,只是用一种关心的语气说,“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没有,还好。”林浩还在嘴硬。
苏晓月看着他故作坚强的样子,轻轻地叹了口气。她没有再追问,而是指了指学校北门的方向:“走吧,我请你喝杯热奶茶。便利店,应该还开着。”
她的语气,不像是询问,而是一种不容拒绝的、温柔的决定。
林-浩愣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在深夜空无一人的校园小路上,谁都没有说话。便利店明亮的灯光,在不远处,像一个温暖的港湾。
苏晓月买了两杯热气腾腾的珍珠奶茶,递给了林浩一杯。
他们没有进店,只是坐在便利店门口的长椅上。温热的奶茶,透过纸杯,传来一丝暖意,让林浩那因为焦虑而有些冰冷的手,稍微缓和了一些。
“我听说,”苏晓月捧着奶茶,看着远处黑暗中的操场,状似无意地开口,“你们那篇Scripta的文章,审稿意见回来了?”
林浩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嗯……回来了。”他含糊地回答。
“怎么样,顺利吗?”苏晓月转过头,看着他,她的眼睛在便利店的灯光下,清澈得像一汪泉水,仿佛能看透他所有的伪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m.2yq.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