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震剑惊雷耀长安 (上)
长安城的深秋,天高云淡,金菊满城。北疆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街头巷尾,使得这座帝国心脏沉浸在一种欢欣鼓舞的氛围中。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下,皇城大内,却弥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与焦虑。
今日并非大朝会,但紫宸殿内却聚集了帝国最核心的权贵重臣。因为今日,是凯旋的富昌王李之源正式入宫觐见、接受封赏的日子。
皇帝李琰高坐于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看似平静,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抉择的疲惫与烦恼。御阶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殿门外,等待着那位如今风头无两、功勋卓着的年轻王爷。
“宣——富昌王李之源,觐见——”内侍尖细悠长的唱喏声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伴随着沉稳的脚步声,李之源缓步走入大殿。他今日并未穿着戎装或王爷常服,而是换上了一身极为庄重的绛紫色亲王蟒袍,头戴七旒冕冠,腰缠玉带,步履从容,仪态端正。虽然脸上依旧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慵懒气息,但那双眸子开阖之间,却自有慑人光彩,令人不敢小觑。北疆的风霜与战火的洗礼,似乎让他褪去了最后一丝纨绔稚气,多了几分沉凝与威严。
“臣侄李之源,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之源走到御阶之下,依足礼数,恭敬行礼。
“之源我儿,快快平身!”皇帝李琰脸上露出笑容,声音显得十分亲切,“你在北疆力挽狂澜,大破蛮族,扬我国威,更是生擒…呃,寻回皇弟,于国于家,皆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甚慰啊!”
“陛下谬赞,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臣侄不过略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李之源起身,谦逊地回答,场面话滴水不漏。
“诶,有功就是有功,不必过谦。”皇帝摆摆手,脸上的笑容更盛,但熟悉他的老臣却能看出,那笑容底下藏着一丝别的情绪。他轻咳一声,看向一旁的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二位爱卿,依律例,富昌王此番功绩,该如何封赏啊?”
吏部尚书捧着玉笏出列,朗声道:“回陛下,富昌王殿下此次北疆之功,旷古烁今。按律,可晋爵位,增食邑,赐丹书铁券,加封太子太保衔…”(上次加过了没要)
户部尚书也出列补充:“还应赏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良田万顷,珠宝珍玩若干…”
这些封赏,每一样都分量极重,尤其是晋爵和丹书铁券,几乎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殿内百官闻言,纷纷露出羡慕或赞叹的神色。然而,龙椅上的皇帝李琰,听着这一长串的封赏,眉头却几不可查地微微蹙了一下。
晋爵?之源已是亲王,再晋就是超品的“铁帽子王”,与国同休,权力过大,非他所愿。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给了这小子,以后岂不是更无法无天?太子太保?太子都没影呢…
更重要的是,这些封赏,对寻常臣子来说是梦寐以求,但对富可敌国、本身已是亲王的李之源来说,恐怕只是锦上添花,甚至…有点打发叫花子的意味。这小子这次立的功实在太大了,大到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皇帝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御阶下的另一侧。那里站着几位宗室亲王和老郡王,他们的子嗣中也颇有几位出色的青年才俊。皇帝心中暗自叹气,若是之源或者之闲能有个一儿半女,哪怕是女儿,他也能早做打算,立为皇太孙或者过继一个孙子来培养…可偏偏…
李修那一支,仿佛中了什么诅咒。李修自己跑路修道,两个儿子,世子李之闲因腿疾淡泊名利,虽才华横溢却无心帝位;小儿子李之源倒是惊才绝艳,文武(财)全才,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可这混小子都快二十了,后院妻妾好几个,竟也是一个子嗣都没有!反倒是自己后宫那些嫔妃,女儿生了一个又一个…
一想到帝国未来的继承问题,皇帝就感到一阵头疼。他甚至私下里怀疑,是不是李修修道修得伤了根本,连累了两个儿子…
“陛下?”吏部尚书见皇帝久久不语,不由得出声提醒。
皇帝回过神来,压下心中的烦躁,脸上重新堆起笑容:“诸位爱卿所议,皆合礼制。之源之功,也当得起这些赏赐。”
他顿了顿,话锋忽然一转,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不过,之源啊,你如今已是亲王之尊,富甲天下,权势赫赫。这些俗物封赏于你,不过是身外之物,朕思来想去,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百官都竖起了耳朵,好奇皇帝还能赏什么。
皇帝目光温和地看着李之源,缓缓道:“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你如今业立得够大了,这家嘛…似乎还差了点圆满。朕听闻,你府上几位侧妃,至今都未有喜讯?”
李之源心里咯噔一下,来了!他就知道躲不过去!面上却只能恭敬回答:“回陛下,是臣侄…忙于杂务,疏于此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m.2yq.org)小王爷的修仙日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