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回:铭文初解衍万法,天伦悟道两相宜 (上)
夕阳的余晖彻底沉入远山,王府内廊檐下的宫灯次第亮起,晕染开一片温暖的光域。孩子们玩累了,被各自的母亲或奶娘带着去洗漱安寝,庭院中渐渐安静下来,只余下夏虫的鸣叫与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李之源并未立刻回到静室或进入小壶天,他依旧坐在原处的石凳上,指尖无意识地在石桌光滑的表面轻轻划动着。脑海中,并非在推演什么高深的功法,而是在反复回味着白日里为孩子们炼制、烙印传承金叶时的过程。
尤其是从七碑传承中,为每个孩子遴选、剥离、烙印那些特定传承精义时,他再次深刻地接触到了七碑传承中那浩瀚如星海的知识体系。其中一门传承,因其独特的性质与近乎无限的潜力,在他心中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铭文传承。
这门传承,并非七碑中某一单独碑文所载,其精义似乎散落在多块神碑关于阵法、炼器、符箓、乃至能量本质的论述之中,却又自成一格,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而严谨的体系。
所谓铭文,并非寻常刻画的符文或阵纹。在李之源的理解中,它更像是一种以特殊方式书写的、能够直接沟通、引动、乃至驾驭天地法则的“文字”。
每一枚最基础的铭文,都代表着一种最本源的属性或概念,如“聚”、“散”、“固”、“流”、“光”、“暗”、“生”、“灭”、“锋”、“御”……这些基础铭文本身就已蕴含着不俗的力量。而更精妙之处在于,不同的铭文按照特定的规律、结构、能量流转方式组合在一起,便能形成效果各异的“铭文阵”或“铭文序列”,其所能实现的功能,从最简单的照明、聚灵,到复杂的空间封锁、法则篡改,几乎包罗万象。
“这铭文之道,简直是为现阶段玄唐乃至诸界发展的现实需求量身定做!”李之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回想起风行体系下的诸多设施:跨界驿站的空间稳定阵法、观测司的监测法阵、工坊机关的动力核心、传音法阵的远程通讯、乃至民间开始推广的“冷热机”……这些无一不需要依赖复杂的阵法布置、珍贵的材料以及持续的能源(元气或特定燃料)供应。布置繁琐,维护不易,且对布阵者的修为和阵法造诣要求极高,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普及和效率提升。
而铭文,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若能掌握铭文之道,许多原本需要复杂阵法才能实现的功能,或许只需在特定载体上,镌刻上相应的、精简而高效的铭文序列即可达成!这意味着:
· 简化流程:无需再寻找特定的灵脉节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布设阵旗、阵盘,刻画繁复阵纹。
· 降低成本:对载体材料的要求可能更低(当然,高阶铭文仍需顶级材料),且能量利用效率可能更高,甚至能直接从环境中汲取微量元气自我维持。
· 易于普及:若能制作出标准的“铭文模块”或“铭文基板”,即便是不通阵法的工匠,经过培训后,也有可能进行组装和基础维护,这将极大推动技术下沉,惠及民生。
· 功能创新:铭文组合的灵活性,可能催生出许多阵法难以实现的全新功能和应用场景。
“尤其是取代或简化现有阵法体系……若能成功,对风行体系,对整个玄唐,都将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李之源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未来,跨界驿站的核心不再需要庞大的阵法群,只需一块铭刻着特定空间铭文的晶石;传音法阵可以小型化、便携化,如同寻常玉佩;工坊的驱动机可以由更高效、更稳定的铭文引擎提供动力;甚至民宅的照明、保暖、清洁,都可以通过嵌入墙壁或家具的微小铭文来实现!
这并非空想。从七碑传承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在那辉煌的上古时代,铭文之道曾被广泛应用于炼气士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星空飞舟的驱动核心,到日常所用的照明玉符,几乎无处不在。只是随着文明断层,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失落了。
“必须尽快掌握它!”李之源下定了决心。这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和底蕴,更是为了抓住这个可能引领时代变革的契机。
然而,铭文传承的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接触过的任何一门学问。那数以万计的基础铭文,以及它们之间近乎无穷的组合变化、结构规则、能量流转模型,构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知识海洋。即便是以他如今的道境和神魂强度,想要初步入门,也绝非易事。
“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急于求成。”李之源很快调整好了心态,“需得循序渐进,如同当年初识八剑一般,从最基础处着手。”
他决定,将参悟铭文融入日常,与陪伴家人结合起来。一方面,天伦之乐能舒缓钻研深奥知识带来的精神疲惫,保持心境通透;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或许能触类旁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m.2yq.org)小王爷的修仙日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