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华最终讲到,为了发射那未完成的“理解之钥”,如何与沈哲明残存的意识共同做出牺牲“摇篮”、以自身融入模因的终极豪赌时,她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无法控制的颤抖。她省略了大部分个人情感的交织,只客观陈述了决策过程和最终结果。但当她提到“摇篮”彻底沉寂,沈哲明意识完全融入网络,以及王雷、陈博、巴特尔等所有牺牲者的名字时,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那是一种被过于宏大的叙事和过于惨烈的代价,冲击得暂时失语的寂静。
“……综上所述,”江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她的汇报做结,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被揉皱的纸,“‘收割者’的威胁暂时解除,但并非永久。它们的存在逻辑和其背后可能涉及的、更广阔的宇宙图景,决定了这并非终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存理念与我们截然不同,且科技水平远超想象的对手。‘织网者’的遗产,特别是沈哲明同志的研究数据,是我们目前理解这一切、并寻找未来出路的关键。”
她说完,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靠在轮椅背上,微微喘息着,等待着审判般的提问或质疑。
沉默持续了将近一分钟。
最终,那位面容清癯的政界高层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极力压抑的震动:“江华同志,你带来的……信息,确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所有认知范畴。这很难……立刻被完全理解和接受。”
一位老科学家立刻接口,语气急切甚至有些失礼:“那些数据!沈哲明博士的笔记和生物信号图谱!必须立刻进行最优先级的联合研究!如果‘样本S’的信号模式真的是一种宇宙级的‘安全密钥’,这或许不仅仅是理解‘织网者’遗产的钥匙,甚至可能是……开启人类自身进化下一阶段的线索!还有那‘逻辑崩解模因’的原理,如果能被我们掌握……”
他的话被另一位将军打断,将军的目光如同磐石,紧紧盯着江华:“你如何确认,‘收割者’主力确实被击退,而不是暂时的战术撤退?它们是否会卷土重来?时间窗口有多久?”
问题如同连珠炮般袭来,涉及科技、军事、政治、乃至哲学层面。江华强撑着精神,依据自己的经历和从“织网者”网络中获得的信息,尽可能清晰地回答。她坦承不确定性,强调沈哲明数据的潜在价值,也指出了人类文明内部团结与加速理解消化这些超前知识的极端紧迫性。
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期间,江华的身体几次到达极限,靠医护人员临时注射的兴奋剂和强心针才勉强支撑下来。
当会议最终结束时,与会者们离席时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凝重。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报汇报,更是一个被彻底颠覆的世界观和一份沉甸甸的、关乎文明命运的考卷。
江华被推回医疗隔间,几乎是在轮椅上就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随后的几天,她隐约感知到外界的变动。她的隔间外守卫更加严密,访问权限被提到最高级别。一队由全国(乃至后来秘密联系上的、残存的国际力量)最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代号“破壁”的特别研究小组迅速成立,沈哲明的笔记和数据存储块被作为最高机密接管,在绝对保密的环境中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破译与研究。
初步的研究结果很快反馈回来,尽管只是冰山一角,却已经带来了颠覆性的震撼:
沈哲明关于“样本S”生物电信号的模型,被证实与多种宇宙背景辐射中的特定微弱信号存在高度谐振关联,这为“灵子海”能量场的存在提供了间接但强有力的证据。
从“摇篮”数据中还原的部分材料科学和能量操控原理,虽然无法立刻复制,但其理论框架指引了数个全新的、可能带来技术爆炸的研究方向。
对“逻辑崩解模因”(现称“理解之钥”)作用机理的初步理论分析,虽然远未到应用层面,但其基于信息哲学和意识拓扑学的攻击思路,为应对类似“收割者”的“逻辑锁死”型敌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想象空间。
沈哲明的价值,他留下的知识遗产,被以一种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证明了其“不可估量”。
躺在病床上,听着隔音门外隐约传来的、属于研究人员激动而急促的讨论声,江华缓缓闭上了眼睛。
哲明,你看到了吗?
你的研究,你的牺牲,没有白费。
它们成了照亮人类在黑暗宇宙中前行……最宝贵的那颗火种。
而她知道,她自己,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引导者”,在交出这份沉重的真相之后,她的使命,还远未结束。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2yq.org)锦绣烬:关东寒霜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