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养心殿。
烛火通明,将殿内照得亮如白昼,却驱不散那股沉甸甸的压抑。龙涎香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略带衰朽的味道。大胤皇帝皇甫峻倚在明黄色的软榻上,面容憔悴,眼袋深重,虽才年过五旬,却已显露出远超年龄的老态。他半阖着眼,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一串沉香木念珠,听着下方几位重臣的奏报。
皇甫宸步履沉稳地踏入殿内,衣袍下摆还沾染着东宫夜露的湿气与一丝极淡的血腥味。他撩袍跪倒,声音清晰而恭谨:“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缓缓睁开眼,目光浑浊,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审视,在皇甫宸身上停留了片刻,才淡淡开口:“平身吧。宸儿,朕听闻,昨夜皇城西北异动,声势不小。而你的东宫,今日更是调动侍卫,封锁宫苑,还请动了玄青子道长布设阵法,闹得人心惶惶。究竟所为何事?”
语气平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质问。殿内侍立的几位大臣,包括宰相李文弼、兵部尚书赵克俭,以及几位宗室亲王,皆屏息凝神,目光或明或暗地聚焦在皇甫宸身上。尤其是二皇子皇甫骁的生母、皇后一系的官员,眼神中更是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与幸灾乐祸。
皇甫宸心知肚明,这场召见绝非简单的询问。他起身,垂首而立,脑中飞速运转,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稍作调整,既不能完全透露“镇渊”和盟约的秘密引发更大恐慌,又必须给出一个足以暂时稳住局面的合理解释。
“回父皇,”皇甫宸声音沉稳,不见丝毫慌乱,“昨夜异动,儿臣亦深感震惊。事发后,儿臣即刻命人查探,发现异动源头似与地气紊乱有关。联想到近期东宫之内,确有几起仆役莫名昏厥、体感阴寒的异常事件,儿臣担忧是地底阴煞之气外泄,侵扰宫闱,故特请玄青子道长入宫勘察。道长确认,东宫之下确有一处阴脉节点近来异常活跃,恐对宫中人员安危不利。今日布阵,乃是为暂时封镇阴气,保东宫安宁。惊动圣驾与朝臣,是儿臣考虑不周,请父皇恕罪。”
他将重点引向了“地气紊乱”和“阴煞侵扰”,这是玄门中常见的概念,虽非常理,但相较于“上古封印松动”、“幽冥裂隙”等骇人听闻的说法,更容易被接受,也符合玄青子道长身份所能解释的范围。
皇帝尚未开口,一位御史大夫便出列道:“太子殿下,地气阴煞之说,终究玄虚。东宫乃国本之所,近日先是太子妃嫁妆之事引来非议,如今又地动异象、阴气作祟,是否……是否与某些不合礼法之事有所关联?臣听闻,太子妃入宫以来,深居简出,行为颇为……特异。” 这话语中的指向性已然十分明显,直接将异象与苏璎珞联系起来。
皇甫宸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李御史此言差矣。天地之气运行,自有其道,岂会因一人一事而轻易变更?太子妃入宫,乃奉父皇旨意,明媒正娶,何来不合礼法之说?至于其行为,不过是性情娴静,不喜喧闹罢了。玄青子道长乃得道高人,其判断当可信赖。若因一些无端猜测便归咎于内眷,岂非本末倒置?”
他言辞犀利,直接将质疑顶了回去,并抬出了玄青子的威望。那御史一时语塞,悻悻退下。
宰相李文弼,一位须发皆白、老谋深算的三朝元老,此时缓缓开口道:“殿下,纵然是阴煞作祟,玄门手段可暂解一时之忧,然终非长久之计。东宫接连异动,已引起朝野不安。为社稷稳定计,殿下是否应奏明陛下,请钦天监会同工部,对皇城地脉进行一次彻底的勘查,以绝后患?同时,东宫之事,亦当有所节制,避免流言蜚语进一步扩散。”
这番话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机锋。一是要将东宫事件的调查权部分收回中央,由钦天监和工部介入,削弱皇甫宸的控制权;二是暗示皇甫宸需要“节制”,即约束苏璎珞,平息舆论。
皇甫宸深知其中利害,他不能允许外人轻易介入东宫探查,以免“孤坟”锚点暴露,引发更大麻烦。他略一沉吟,应对道:“李相所言甚是。彻底勘查地脉确是根本之法。然此事关乎皇城根基,需从长计议,周密准备,仓促行事恐反生不测。儿臣以为,可先由玄青子道长稳定东宫局势,待情况明朗后,再由父皇定夺,选派可靠之人进行详细勘查。至于流言,清者自清,儿臣行得正坐得直,相信时间自会证明一切。当前首要之事,是确保东宫上下安宁,不影响国事。”
他既同意了勘查的必要性,又将时间推后,掌握了主动权,同时表明了自己不畏流言的姿态。
皇帝一直静静听着,此刻才缓缓道:“宸儿处理此事,虽有操切之嫌,但初衷是为保全东宫。地脉之事,玄奥难测,既然玄青子道长出手,便先依你之言,稳住局面再说。至于彻底勘查,容后再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东宫之事,朕自有分寸。尔等不必过多揣测,当以国事为重,各司其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太子妃的嫁妆是半座孤坟请大家收藏:(m.2yq.org)太子妃的嫁妆是半座孤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