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素人阵容?这能行吗?”
“刚赚点钱就瞎折腾,万一赔了怎么办?”
“高导是不是太年轻气盛了?”
质疑声此起彼伏,直到高浪走上台,将《青春派》的剧本节选投影在幕布上。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高浪的声音平静却有力量,“但请相信,真实的力量永远比演技更动人。我给大家念一段剧本里的台词——‘高考这道坎,跨过去是青春,跨不过去也是青春。重要的不是结果,是我们曾拼尽全力的样子。’”
他抬眼看向众人:“这句话不仅是说给学生听的,也是说给我们自己的。华星影视曾经跌倒过,但只要我们还有拼尽全力的勇气,就一定能站起来。”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有人开始低头翻阅剧本节选,有人眼里重新燃起了光芒。当张涛率先举起手时,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举手,最终全票通过了《青春派》的立项。
项目启动的消息很快传开,业内一片哗然。有人说高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人等着看华星再次破产的笑话,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夏夜晚风》的票房仍在稳步增长,豆瓣评分悄然升至8.3分。
高浪没时间理会外界的议论,他带着王胖子和李哲立刻投入到筹备工作中。三人兵分三路:王胖子负责全国海选,李哲深入高中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高浪则留在公司完善剧本,同时对接海外发行的细节。
海选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起初报名的大多是怀揣明星梦的艺校学生,直到高浪在微博发起#我的高三故事#话题,才吸引来真正的高中生。
一个来自四川的女孩在视频里说:“我想演那个偷偷在数学课上写情书的女生,因为我真的这样做过,后来被老师发现,把情书念给了全班听。”
一个浙江的男生对着镜头展示自己贴满便利贴的课桌:“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们高三学生的桌子有多乱,梦想就有多满。”
这些带着青涩和真诚的视频,像一股清流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高浪亲自筛选了一百个候选人,邀请他们来北京参加复试。
复试现场设在一所废弃的中学教室里,高浪没有让他们表演才艺,只是给了个简单的命题:“如果明天就要高考,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有的孩子说想再看一眼暗恋的女生,有的说想把所有试卷烧掉,还有个女孩突然哭了:“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告诉她我其实没那么坚强。”
看着这些真实的反应,高浪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他当场定下了七个主演,全都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普通高中生。
“浪哥,真不用请个老戏骨镇场?”王胖子看着名单,还是有些担心。
“不用。”高浪摇头,“我要的就是这种生涩感。倒是你,赶紧把服装道具搞定,要100%还原高三教室的样子,连粉笔灰的厚度都得一样。”
与此同时,李哲从学校发来的素材也让高浪惊喜不已。他拍到了凌晨五点的操场,拍到了堆满试卷的垃圾桶,拍到了学生们在走廊里互相打气的击掌,甚至拍到了老师偷偷给学生塞巧克力的瞬间。
“这些细节比剧本更动人。”高浪在电话里说,“继续拍,越多越好。”
项目启动仪式定在9月1日,正好是开学第一天。华星影视没有搞盛大的发布会,只是在那所合作的重点高中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机仪式。
当高浪揭开摄像机上的红布时,七个穿着校服的主演站在旁边,脸上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表情。周围的学生们好奇地围观,老师拿着教案匆匆走过,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各部门准备。”高浪举起场记板,“《青春派》第一场,第一镜,开拍!”
场记板落下的瞬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高三。那个在晚自习时偷偷看小说的少年,那个在高考前夜失眠的少年,那个以为毕业就是世界末日的少年。
原来,所有的青春都如此相似。
开机仪式结束后,张涛把高浪拉到一边,递给他一份文件:“东南亚那边的发行合同签好了,八百万已经到账。另外,还有个好消息——央视电影频道想购买《夏夜晚风》的电视播映权,出价五百万。”
高浪接过合同,指尖微微颤抖。从身无分文到手握千万资金,从被发行公司拒之门外到被央视主动邀约,这短短几个月的变化,比他重生以来的所有经历都要魔幻。
“这笔钱怎么安排?”张涛问。
“先把《青春派》的拍摄资金划出来,剩下的...”高浪看向远处正在打闹的学生们,“成立一个新人扶持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有才华却没机会的年轻导演。”
张涛愣住了,随即笑了:“你这格局,倒是越来越大了。”
高浪也笑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夏夜晚风》打开了一扇门,《青春派》要铺就一条路,而他最终要建造的,是一个能让真诚与才华自由生长的王国。
傍晚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教学楼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青春赞歌。高浪拿出手机,给秦雨发了条短信:“新的夏天,开始了。”
很快收到回复,只有一个字:“好。”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m.2yq.org)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