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菲看着窗外的夜景,突然轻声说:“以前总有人说我只会演仙女,离观众太远。这次拍《遇见》才明白,能让观众在角色里看到自己,才是最厉害的演技。”
高浪想起拍摄时的场景:陈默为了演好老周,跟着退休教师学了半个月的方言;刘一菲为了那场哭戏,提前三天去养老院跟老人聊天;场务小李为了找符合年代的煤油灯,跑遍了七个旧货市场……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原来都藏在观众的掌声里。
第二天一早,《遇见》票房破两亿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电影周刊》的记者方敏在报道里写道:“这部电影的成功,不在于有多精妙的叙事,而在于它让每个观众都想起了自己生命里的‘老周’或‘林晚星’。当我们为银幕上的相遇流泪时,其实是在怀念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暖瞬间。”
高浪带着剧组去广州路演时,遇到了更夸张的场面。天河城影院外,粉丝自发组织了“老酒馆主题展”,有人带来爷爷的旧棉袄,有人展示奶奶的手写食谱,还有个男生捧着本日记,扉页写着“2003年5月,王大爷把最后一个口罩给了我”。
“高导,能给我签个名吗?”男生递过日记本,眼睛红红的,“王大爷去年走了,看完您的电影,我突然想通了,他当年不是不爱说话,是把关心都藏在行动里了。”
返程的飞机上,刘一菲靠在窗边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意。高浪翻开手机里的票房数据,发现《遇见》的排片率还在上涨,预测最终票房已经调到3.5亿。他想起刚重生时身无分文的窘迫,想起寻找投资时的屡屡碰壁,想起拍摄时投资方的百般刁难,突然觉得像做了场漫长的梦。
空姐送来一杯咖啡,笑着说:“高导,您的电影我看了三遍。我妈看完给我打电话,说我爸当年为了给我买钢琴,每天下班后去开网约车,开了整整一年。以前总觉得他们不理解我,现在才知道,他们的爱都藏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飞机降落在北京时,夜色正浓。张涛发来消息,说《遇见》的票房已经突破2.5亿,猫眼研究院把预测又上调了,说有希望冲击3亿大关。高浪站在航站楼的落地窗前,看着这座灯火璀璨的城市,突然明白——所谓票房飘红,不过是无数普通人的故事,在银幕上找到了共鸣。
手机再次响起,是黄志强打来的:“高导,刚接到通知,《遇见》要代表国产片参加东京电影节了。还有个事,中影的王总说要给你配个专门的制片人,以后你想拍什么,资金和资源都优先给你。”
高浪望着远处渐亮的天际线,轻声说:“告诉王总,我下部电影还是想拍普通人的故事,不用太多钱,真诚就够了。”
挂了电话,他给刘一菲发了条微信:“明天去看看老酒馆的景还在不在,我们拍个纪录片,记录那些因《遇见》而重逢的人和事。”
屏幕那头很快回复:“好啊,我让我妈也来,她总说想跟老周的扮演者陈默老师合张影,说他演得比我爸还像个父亲。”
夜色褪去,晨光爬上老酒馆的木招牌。高浪知道,票房数字会定格,但那些被电影唤醒的温暖与善意,才刚刚开始在这座城市里蔓延。这或许就是电影最神奇的地方——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爱上了那些平凡日子里,闪闪发光的遇见。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m.2yq.org)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