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第三个秋天,在肃杀与对峙中悄然来临。拒北关,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雄关,如同一位伤痕累累却脊梁不倒的巨人,沉默地矗立在北疆前线。
关外,视野所及之处,北莽连营依旧绵延如山,却透着一股令人压抑的死寂。每日清晨,号角会准时响起,沉闷而单调。随后,便是潮水般的“不死士兵”在少数萨满的驱策下,迈着僵硬而统一的步伐,向着关墙发起机械的冲击。它们不知疼痛,不惧死亡,攻势凶猛却缺乏变化,如同在完成一项固定的、令人厌倦的仪式。偶尔会有小股北莽精锐骑兵在远处游弋,却很少再靠近城墙弓弩的射程。整个北莽大营,仿佛一头陷入沉睡的凶兽,唯有那每日不断的、低强度的攻击,证明着它并未离去,只是在积蓄力量,或者说,在以这种方式消耗着守军的精力与物资。阿里不哥的王旗立在营中最显眼处,却许久未曾见他露面,南宫恨、秃发乌孤等顶尖高手的身影,也早已消失在守军的视线之外。
然而,与关外的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内,涌动着一股不屈的生机。
城墙上下,尽是忙碌的身影。民夫喊着号子,将巨大的条石和夯土运上墙头;工匠们叮叮当当地修补着上次大战留下的破损;军士们则警惕地巡逻着,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关外。他们的脸上,少了战争初期的恐惧与慌乱,多了风霜刻画的痕迹与深入骨髓的坚毅和沉稳。一种在绝境中淬炼出的冷静与韧性,弥漫在拒北关的每一个角落。这不是绝望的沉默,而是蜕变前的蛰伏,是砺炼中的成长。战争的残酷压力,没有压垮这座雄关,反而像一块磨刀石,正在将关内的一切,从人到物,磨砺得更加锋利。
在这三年的血火砺炼中,边军阵营里,两颗新星正冉冉升起,他们并非来自江湖名门,也非世家子弟,而是在最残酷的战场上,凭借战功与创新杀出血路的年轻将领。
“破军刀”岳天
岳天,原是一名普通的边军中级军官,凭借勇猛和不错的武艺积累军功升至校尉。他亲身经历了最初几次几乎城破人亡的惨烈守城,目睹了顾云帆、岳千擎等宗师高手如何力挽狂澜,也深切体会到了普通军士在那种层级对决中的无力与渺小。
最初,他对那些被礼遇上宾的武林人士心怀敬畏,甚至有些隔阂。但随着协同作战次数的增多,他敏锐地发现,江湖武学虽不乏精妙灵动的杀招,但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过于繁复的招式往往不如军中大开大阖、追求效率的刀法实用。然而,军中刀法失之灵动,在面对北莽精锐武士或不死士兵中较为难缠的个体时,又显得有些笨拙。
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发:能否取二者之长,创出一套适合战场搏杀,既能应对乱军混战,又能精准斩杀强敌的刀法?
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武林人士的搏杀技巧,尤其是那些简洁致命的招式,并虚心向一些愿意交流的江湖好手请教发力、运劲的窍门。夜深人静时,他就在营房外的空地上,一遍遍演练,将江湖杀招的“巧”与“疾”,融入军中刀法的“猛”与“稳”之中。
汗水与无数次的小规模冲突检验,终于催生出了“破军刀法”。这套刀法仅有十八式,去除了所有华而不实的虚招,每一式都追求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消耗造成最大杀伤。刀势依旧刚猛,却多了几分诡谲与变化,专攻敌人难以防备的角度与要害。
他的高光时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到来。北莽一支近百人的“不死军”小队,在一名凶悍百夫长的率领下,凭借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摸上了一段防守相对薄弱的城墙。
警报响起时,岳天恰好带队在附近巡哨。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率领麾下士卒以及临时集结的十余名武林好手迎了上去。面对汹涌而来的不死士兵,他怒吼一声:“锋矢阵!随我凿穿他们!”
他以自身为锋矢最尖端,“破军刀法”全力施展!刀光如匹练般席卷而出,时而如军中战法般横扫千军,将数名不死士兵拦腰斩断;时而又如刺客般狠辣刁钻,一刀刺入不死士兵头颅或关节等核心弱点。他身后的武者和军士紧随其后,武者凭借高超身法和独特兵刃点杀难缠目标,军士则用严谨的阵型护住两翼,绞杀漏网之鱼。
那场夜战异常惨烈。岳天身先士卒,刀下亡魂无数,自身也被敌人的骨刃在肋下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但他恍若未觉,怒吼着直扑那名指挥的北莽百夫长与黑袍萨满。最终,在亲卫的配合下,他以一招融合了军中突刺与江湖反手撩刀技巧的诡异变招,硬生生劈开了百夫长的格挡,将其从头至胯,斩成两半!
此战,来袭的百人队被全歼,城墙失而复得。岳天浑身浴血,以刀拄地,巍然不倒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所有幸存者心中。“破军刀”之名,不胫而走。
“穿云箭”云飞扬
与岳天的刚猛路线不同,云飞扬的崛起,在于他将个人天赋与武道智慧结合,将远程打击发挥到了极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证道红尘请大家收藏:(m.2yq.org)证道红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