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图卷的核心,并非道祖的言语,而是那无所不在、润物无声的“道韵”!那弥漫的、滋养众生的道韵本身,就是最宏大、最本真的教化!
“此即机缘。”
青寰圣人的声音适时响起,如同清泉流淌,将三清从那震撼心魄的图景中拉回现实。
紫霄宫虚影缓缓淡去,复归于混沌云海。
“教化非功,非德,非手段。”
圣人的目光扫过老子、原始、通天,最后在通天那因震撼而更加明亮的双眸上略作停留,“强为教化,立言立规,宣法弘道,此乃下乘。
有为之教,必有形迹,形迹生,则执着生,执着起,则樊笼至。
一旦存了‘我欲教化众生’之念,便已落了下乘,其心已偏,其道已滞,其行已着相,与那强取豪夺、欲以重宝换庇护的‘至诚’,又有何本质之异?”
通天浑身剧震,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他之前所理解的“教化”,是主动的宣讲,是法度的建立,是力量的引导,是功德的积累……而这“有为”之念,竟被圣人一语点破其隐含的执着与局限!
感觉脸上微热,仿佛自己那点心思在圣人面前无所遁形,如同烛龙献宝般可笑。
“然,”青寰圣人话锋微转,那包容天地的道韵再次弥漫开来。
“教化亦无处不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言而四时行,不怒而万物生。此乃上乘,无为而无不为。”
再次抬手,指向周围那永恒流转、孕育无穷生机的混沌云海。
只见云气翻涌间,时而化作麒麟衔芝瑞降祥,时而显为凤凰和鸣于梧桐,时而凝为玄龟负图出水,时而聚成凡间农夫勤耕、稚童嬉戏……
无数洪荒生灵的虚影在道韵中生灭演化,每一种形态,每一个瞬间,都自然蕴含着一丝天地至理,一种生存之道。
一株刚刚从云气中凝出的、稚嫩的小草虚影,在风中摇曳,其叶片的舒展脉络,竟隐隐与老子所修自然无为之道产生共鸣;一个由云霞形成的简陋村落,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朴素规律,其秩序井然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让原始天尊眼中法度纲常的光芒微微闪烁;
一道细微的、在混沌气流中顽强穿梭、试图劈开一丝缝隙的锐利云气,则让通天感受到一种不屈的道之锋芒。
“大道存焉,万物皆为师。”
青寰的声音悠远,如同自时光长河的尽头传来。
“洪荒天地,一草一木,一呼一吸,星辰明灭,沧海桑田,无不是大道之显化,无不在行教化之实。
尔等观之、感之、悟之,此心即是受教;尔等行所当行,为所当为,明心见性,自身存在所自然流露之道韵,即是教化。
此‘教’非刻意施为,乃‘道法自然’之光辉,因汝心之澄澈而自然映照周遭,润泽有缘。”
看向老子:“汝求道之所向,便在‘清静’二字。
清静非枯寂,乃洞悉万物本然后的超然。
守此清静,玄牝自开,大道可期。”
目光转向原始。
“汝寻法度纲常,须知天之理,非强加之锁链,乃万物自化之序。明其序,顺其势,法自彰。”
最后,视线落在心神激荡的通天身上,声音带着一丝奇异的穿透力,直抵其道心最深处:
“汝锐意进取,志在‘截’取一线天机,导引众生。然,截天之道,贵在自然,贵在顺势。
教化之念,当如春雨,随风潜入,不择细流,不择高下。
心有执着,便失其真。应效法此瀛洲云海之气象,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万类得其所。
强为,则如烛龙献珠,徒增因果耳。”
“一切机缘,俱在‘教化’二字之中。非汝等强施于外之教化,乃汝等自身存在,便是这洪荒天地间,一道行走的教化之光。
汝心澄明,道韵自生,光华自显,机缘自至。
紫霄宫之期,亦在其中。”
青寰的话语至此而终,不再多言。
缓缓阖上双目,身形在混沌道韵中愈发朦胧,仿佛彻底融入了这片孕育万物的云海,与那无声运行的大道本身合而为一。
三清呆立当场。老子眼中清光流转不息,那“清静”二字如同种子,在他无为心境深处扎根,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然与豁达感开始萌发,之前对于前路混沌的焦虑如冰雪般悄然消融,只余下对天地本然运行规律的深沉观照。
原始天尊周身那威严堂皇的气息,在不自觉中多了一丝包容与灵动,他那向来如金石般冷硬、强调绝对秩序的道心,此刻竟如春冰初泮,发出细微却清晰的碎裂之声。
圣人之言——“
天之理,非强加之锁链,乃万物自化之序”——如同无形的刻刀,凿穿了他心中那由无数规则条框铸就的坚硬壁垒。
凝视着云海中那个由霞光构筑的朴素部落:农夫打猎,稚童逐蝶,炊烟袅袅,日落而息。
没有严刑峻法,没有高高在上的规训,生灵们依循着日升月落、寒来暑往的天然韵律,繁衍生息,竟自有一种浑然而成的和谐秩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荒:斩仙七象伞,再无芭蕉扇请大家收藏:(m.2yq.org)洪荒:斩仙七象伞,再无芭蕉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