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方案,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请教了以前的大学老师,甚至在网上联系了几位AI领域的博主。有一次,他为了解决一个算法难题,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眼睛布满血丝,直到问题解决,他才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一个月后,林辰按时提交了方案。提交完成的那一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快虚脱了。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等待和比赛,只会更加艰难。
第二章 锋芒初露
初赛结果公布的那天,林辰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颤抖着鼠标,点开比赛官网的结果列表,目光快速扫过。
“林辰——通过!”
看到这三个字的瞬间,林辰激动得跳了起来,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这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复赛在一个月后举行,地点在市中心的国际会展中心。林辰提前一天到达会场,熟悉环境。当他看到其他参赛选手大多穿着西装革履,带着专业的团队和精良的设备时,心里不禁有些自卑。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T恤和牛仔裤,手里只拎着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的背包,显得格格不入。
在签到区,他意外地遇到了张涛。张涛也带着团队来参加比赛,看到林辰,他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轻蔑的笑容:“哟,林辰,你也来参加比赛?怎么,找不到工作,想来碰运气?”
林辰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只是淡淡地说:“重在参与。”
“参与?”张涛嗤笑一声,“这种级别的比赛,不是你这种失败者能参加的。我们公司的方案,可是花了大价钱请专家指导的,冠军一定是我们的。”
说完,张涛带着他的团队扬长而去,留下林辰一个人站在原地。林辰攥紧了拳头,心里的斗志被彻底激发。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比赛中证明自己,让张涛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复赛分为方案答辩和技术演示两个环节。轮到林辰答辩时,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面对评委们严肃的目光,他没有丝毫紧张,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方案,从市场需求、技术原理到应用前景,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技术演示环节,他打开自己开发的系统,现场演示了智能路径规划的效果。当屏幕上显示出系统规划的路线比传统路线节省了20%的时间和15%的成本时,评委们纷纷点头称赞。
“你的系统在实时动态调整方面,是如何解决数据延迟问题的?”一位评委问道。
林辰立刻回答:“我采用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放在边缘节点,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同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实时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变化。”
评委们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给出了很高的分数。
而张涛的团队在演示时,却出现了意外。他们的系统在模拟真实场景时,多次出现卡顿和错误,无法正常运行。评委们提出的几个技术问题,张涛也回答得含糊不清,显然对系统的核心技术并不了解。
复赛结果公布,林辰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而张涛的团队则被淘汰。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张涛脸色铁青,恶狠狠地瞪了林辰一眼,转身离开了会场。林辰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他知道,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决赛的竞争更加激烈,共有10支队伍晋级,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和优秀团队。决赛要求在48小时内,根据现场给出的题目,完成一款AI产品的开发和成果展示。
比赛题目是开发一款适用于医疗领域的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历数据和医学影像,快速准确地诊断出常见疾病。
这个题目难度很大,不仅需要扎实的AI技术功底,还需要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赛开始后,各个团队都迅速投入到开发中,会场里充满了敲击键盘的声音。
林辰也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对题目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技术架构。然后,他开始收集和整理医学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模型。
在开发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医学影像数据的标注非常复杂,不同疾病的特征难以区分,模型的准确率一直提不上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还利用比赛提供的资源,联系了几位医学专家,请教相关知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48小时的时间非常紧张,林辰几乎没有休息,饿了就吃点主办方提供的面包和牛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双手也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变得僵硬,但他丝毫没有放弃。
在比赛的最后几个小时,林辰终于完成了系统的开发。他的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在30秒内处理完患者的病历数据和医学影像,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2%,远超比赛要求的8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用户93280660的新书请大家收藏:(m.2yq.org)用户93280660的新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