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号”优雅地(或者说,带着点逃离文艺沙龙生怕自己显得没文化的仓促)脱离了那片由光与音构筑的文明圣地,重新一头扎进冰冷、现实、且大部分时间都黑得很有格调的无垠深空。舰桥内,陈星和莉娜依旧沉浸在方才那超越物质形态的文明存在所带来的、混合着美学震撼和哲学眩晕的余波之中。
那份名为“创世韵律”的信息流,此刻正像一个拿到了永久居留权的、活着的、并且还在不断自我衍生和变奏的宇宙级交响乐乐谱,被“月光”子体以最高安全等级,小心翼翼地封存在核心数据库的最深处,外面估计还加了十几道虚拟密码锁。用“月光”的话说:“其数据结构的复杂性与自我演化逻辑,堪比试图理解一只猫的思维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呃,或许还需要一点艺术细胞来慢慢解读。”
“他们选择了一种……嗯,怎么说呢,特别‘佛系’,又特别‘硬核’的‘存在’方式,”莉娜望着观测窗外飞速掠过的、重归寂寥与平凡的星尘,轻声感叹,手里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能量笔,“不是抄起家伙跟‘归零者’死磕,也不是挖个洞把自己藏起来,而是……直接‘飞升’了。把整个文明的灵魂,打包塞进了纯粹的美学与韵律概念里。这操作,简直骚得突破天际。”
“这或许正是‘可能性’这三个字最极致的体现之一。”陈星接口道,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敲打着,眼神深邃,仿佛还在回味那曲无声的交响,“《道德经》里不是有句话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好家伙,这帮文艺宅直接走到了‘希声’和‘无形’的彼岸,用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诉我们生命和文明的形态可以有多野。这份‘创世韵律’,我看不仅仅是份厚礼,更可能是一把万能钥匙,一把能帮我们撬开理解更高维度下,秩序和混沌那对‘欢喜冤家’到底是怎么相处的大门。”
就在两人一边进行着高端哲学探讨,一边试图消化那份过于“抽象”的文明大礼包时,舰载“月光”子体用他那独有的、毫无波澜的电子合成音发出了柔和的提示音,成功打断了他们的思绪:“接收到新的异常引力信号,信号源非自然产生,坐标已标记。初步分析,信号特征……与‘暮影’文明提供的、关于‘聆风者’文明可能残留区域的描述,存在约67.4%的吻合度。”
新的目标!
陈星和莉娜几乎是同时精神一振,仿佛在漫长的自驾游中终于看到了下一个路牌,立刻将注意力投向了主星图。全息投影上,一个坐标点正在幽幽闪烁,其所在区域被标记为“幽影带”——一个位于庞大星云引力阴影下的边缘区域。扫描数据显示,那里只有一片密集得像是没缴停车费的小行星带,以及几颗早已被抽干能量、死得不能再死的岩石星球残骸。没有恒星照耀,没有能量波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墓场,连星际流浪汉估计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这地方……风水不太好啊,”陈星摸着下巴评价道,“‘暮影’给的线索就指向这儿?确定不是他们的导航员喝多了?”
莉娜白了他一眼:“别贫了。锁定坐标,准备启动‘可能性迁跃’。这次希望落点能精准点,别再掉进哪个‘原生态景观’里了。”
有了第一次“被快递”的经验,第二次跃迁显得驾轻就熟了许多。那种自身存在感先被稀释成概率云,再在目标点像是3D打印一样重新凝聚的感觉,虽然依旧玄奥得让唯物主义者想哭,但至少少了几分初次的惊慌失措,多了几分“哦,又来这出”的淡定。
当“可能性号”再次脱离那种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奇妙状态,稳稳地悬停在这片死寂星域边缘时,一股远比之前探索过的“存在伤痕”区域更加浓郁、更加沉重、几乎令人窒息的 “虚无感” ,如同冰水般瞬间浸没了舰桥。这里仿佛是整个宇宙打了个盹儿留下的一个“空洞”,连时空本身都显得稀薄而脆弱,仿佛用力呼吸都会让它破裂。
“扫描结果初步显示:未发现任何形式的能量反应,未发现任何大于十米的宏观结构残留。背景辐射水平低得感人,比宇宙平均值还要低好几个百分点……”莉娜汇报着数据,眉头紧紧锁住,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这里……太‘干净’了,干净得……让人心里发毛。”
这种“干净”,绝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有某种力量,用最高效的橡皮擦,将这里仔仔细细地擦拭过一遍,不留下一丝一毫的“污渍”。
陈星也感觉到了那股深入骨髓的不适。他操控着“可能性号”,如同一个潜入古墓的探险者,小心翼翼地将飞船驶入那片密集的小行星带。无数破碎的岩石无声地漂浮着,彼此之间保持着冷漠的距离,撞击的痕迹古老而冰冷,诉说着亿万年来的死寂。一切迹象似乎都在大声宣告:这里什么都没有,除了永恒的、毫无意义的死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魂迷宫第一卷觉醒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灵魂迷宫第一卷觉醒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