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基地的残骸在“泰山”号的探照灯光柱下,如同巨兽裸露的骨架,沉默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混合着血腥、焦糊和消毒水的气味,在清冷的晨风中顽固地弥漫。但在这片废墟之上,一种名为“秩序”的力量,正顽强地重新萌芽。
以“泰山”号为核心的临时指挥体系高速运转。巨大的巡洋舰悬浮在基地上空,犹如不落的堡垒,其强大的能源核心通过粗大的临时线缆,为地下掩体和关键设施提供了宝贵的电力。舰载的工厂模块开始全力生产基础的零部件、净化水源和加工食物。
地面上,海军陆战队员们以班排为单位,配合基地残存的守军,逐寸清剿着藏匿在废墟角落里的“清理者”残骸和零星变异体。战斗不再是大规模防线攻防,而是变成了更加考验耐心和技巧的“扫地”行动。工程部队则像是工蚁,在武装护卫下,抢修着供水管道、通风系统,并开始加固那些摇摇欲坠的建筑结构。
赵强被正式任命为基地地面防御指挥官。他脸上稚气已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刻入眉宇的沉稳与坚毅。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冲锋陷阵的尖兵,而是必须统筹全局,分配有限的兵力、武器和物资。
“B7区清理完毕,发现一个小型军械库,内有部分5.8mm弹药和40火,已登记入库。”
“医疗区报告,从‘泰山’号补充的血浆和抗生素已到位,重伤员死亡率下降15%。”
“东侧围墙缺口临时封堵完成,但需要更多建材进行永久性加固。”
一条条信息汇聚到他的指挥终端。资源依旧捉襟见肘,尤其是重武器弹药和燃油。但他们至少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立足点,和一条虽然脆弱但稳定的补给线(来自“泰山”号自身的储备和有限的空中运输)。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秦风自那次深度连接后,变得更加沉默,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守护者”旗舰的深处,与那支舰队以及“母亲”网络的残响进行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交流。偶尔出现在指挥会议中,他提出的建议往往带着某种超越当前战局的洞察力,但也伴随着更深的非人感和不确定性。
墨镜则带领着重新组建的技术团队,全力解析从“龙宫”带回的海量数据。ST-07的奥秘、“摇篮”的运作机制、“归墟”与“母亲”网络的纠缠……每一个课题都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进展缓慢,但每一点突破,都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基地的初步稳定,吸引了周边区域零散的幸存者。他们如同涓涓细流,冒着被野外变异体猎杀的风险,向着昆仑这座最后的灯塔汇聚。这带来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和甄别。
更严峻的威胁,来自基地外围。
“侦察小队报告,西北方向五十公里处,发现大规模尸潮聚集迹象!”通讯兵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数量……估计超过五万!移动方向……正朝基地而来!”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凝重。刚刚经历大战的基地,绝无可能再承受一次同等规模的正面冲击。
“尸潮构成?”赵强立刻追问。
“主要是普通行尸,但……混杂有大量新型变异体!根据影像资料分析,暂命名为‘腐溃者’!”
全息屏幕上出现了这种新型变异体的影像:它们体型臃肿,皮肤呈现一种不健康的灰绿色,并且布满了不断渗出黄绿色粘液的脓包。它们的移动速度缓慢,但所过之处,会留下具有强烈腐蚀性和高浓度病毒的气溶胶痕迹。
“‘腐溃者’,”墨镜调出初步分析报告,“由‘狂怒’病毒与某种强效分解酶结合变异而来,很可能是‘归墟’或‘母亲’网络失控后催生的‘环境改造’型兵器。它们本身攻击性不强,但其散播的‘腐溃迷雾’能极大削弱防御工事,腐蚀武器,并对活体造成持续伤害和高概率感染。它们是……尸潮的‘开路先锋’和‘环境改造者’。”
它们的名字,源于其加速有机物腐败、制造持续污染区的可怕特性。
绝不能放任这支尸潮靠近基地!
“‘泰山’号,请求火力支援,对尸潮前锋进行精确打击,延缓其推进速度!”赵强立刻向李振邦舰长请求。
“同意。但舰载弹药储备有限,且需要提防‘清理者’可能的主力反扑,无法进行饱和攻击。”李舰长的回应迅速而谨慎。
数分钟后,“泰山”号侧与的电磁轨道炮发出低沉的轰鸣,数枚特制装有燃烧剂和空气燃料弹头的炮弹划破长空,在数十公里外的尸潮前锋中炸开一片片炽烈的火海。爆炸暂时阻滞了尸潮,但无法根除。
赵强知道,最终解决威胁,还是要靠地面部队。
经过紧急侦察和沙盘推演,一个理想的阻击地点被确定——位于基地西北三十公里处的“熔炉隘口”。这里是一条狭窄的山谷,两侧是陡峭难以攀爬的岩壁,易守难攻。只要能守住谷口,就能将尸潮主力阻挡在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血铸:亡者之殇请大家收藏:(m.2yq.org)血铸:亡者之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