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带着初春微凉的触感,拂过林昭昭裸露的小腿,掀起她脚边散落的信笺。
一张写着“我是群演,我也想说”的便签轻轻飘起,纸角打着旋儿,像一片枯叶般贴在“你说的不是错”那行字旁,边缘微微卷曲,仿佛被指尖反复摩挲过。
林昭昭弯腰拾起被吹乱的信笺,指腹蹭过邮票上凸起的向日葵纹路——那纹路细密而温润,像是阳光凝固成的印记。
她的手机在掌心震得发烫,金属边框几乎灼着皮肤,屏幕亮着总局来电,尾号“812”跳动着冷光,和三天前打来的监管部门专线一模一样。
空调外机低沉的嗡鸣在耳畔持续震动,但她只听见自己心跳撞击胸腔的声音,一下一下,沉重如鼓。
“林小姐,明天上午九点,总局大楼17层第三会议室。”电话里的男声平稳得近乎机械,“您需要准备的,是这些年收集的案例。”
她望着回应墙上层层叠叠的字迹,墨色深浅不一,有的已泛黄,有的还湿漉漉地晕开,像无数未干的眼泪。
忽然想起上周在派出所做笔录时,民警翻着她整理的三百份沉默协议复印件,纸页簌簌作响,像一场无声的雪崩。
“这些纸,能压垮一座山。”他说完,抬头看了她一眼,眼里有迟疑,也有敬意。
三天后的清晨,她穿着常穿的米白衬衫走进总局大楼。
玻璃门映出她的影子,发尾被风撩起的弧度,和二十年前跟着奶奶去医院时如出一辙——那时奶奶总说:“见重要的人,要让对方先看见你的眼睛。”
话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带着檀香与旧书页的气息。
第三会议室的长条桌泛着冷光,映出天花板上规则排列的日光灯。
王处长坐在主位,面前摆着一份烫金封皮的文件,边角微微翘起,像是刚从打印机里取出。
林昭昭刚坐下,他便推过来一沓材料:“这是昨夜刚印的立项草案,《心理操控式合约》列在禁止条款第一条。”
她翻到第二页,视线停在“职业健康歧视”几个黑体字上。
纸张在指尖簌簌响,那声音极轻,却像极了奶奶当年翻动《心理咨询案例集》时的节奏——缓慢、庄重,带着某种仪式感。
“知道为什么选今天吗?”王处长指节敲了敲墙上的挂钟,钟面反射出一道锐利的光,“二十年前的今天,《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有些光,总要一代接一代地传。”
投影仪亮起,低沉的启动声混着风扇转动的轻响,屏幕上缓缓浮现“幕后从业者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标题。
林昭昭看着“强制沉默条款”被红笔圈出,喉头发紧,舌尖泛起一丝铁锈味——那是紧张时咬破口腔内壁的血腥气。
她想起赵倩删掉爆料草稿那晚,对方在电话里哭着说:“我怕他们说我蹭热度。”
可现在,这些字正端端正正躺在国家法规里,像被重新安葬的亡魂,终于有了姓名。
“下面,宣读立项决定。”
王处长起身,西装裤线绷得笔直,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叩击声,“经研究,《幕后从业者保护条例》正式立项,重点规制……”
他的声音混着窗外鸟鸣撞进林昭昭耳中,麻雀在梧桐枝头跳跃,叽喳声清亮短促。
她盯着自己交叠在桌上的手,指节微微发颤——这双手曾在密室里调过蜡烛的位置,在派出所里按过手印,在赵倩崩溃时拍过她的背。
此刻,它们正托着一份即将改变行业的文件,纸页边缘抵着掌心,传来微弱的压痕感。
“林小姐。”王处长合上文件,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神,但声音温和,“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你做典型案例。我回答,因为你让规则学会了听人说话。”
林昭昭抬头,看见他眼底有和奶奶相似的温和,像冬日炉火映在老木窗上的光斑。
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文件封皮上镀了层金,暖意落在手背上,微微发痒。
“不是我赢了。”
她声音轻得像叹息,呼出的气拂过唇边,带起一丝凉,“是那些不敢说话的人,终于敢把真话晒在太阳底下了。”
阳光缓缓移动,映在桌角的一枚银色U盾上,折射出一道细碎的光斑——那是沈巍昨天交给她的备份存储器,他说:“有些记忆,不能只存在官方档案里。”
几乎在同一时刻,数字文化档案馆的顶楼大厅响起了掌声。
沈巍穿着浅灰西装,手里攥着另一枚银色U盾,站在水晶托盘前。
他望着台下举着摄像机的记者,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昭心密室”监控室里,林昭昭指着暴跌的水军流量说:“你看,真话比假话沉。”
“见证者档案库,正式移交。”他将U盾放入托盘,金属与水晶相碰,发出清越的一声轻响,“数据不死,是因为有人愿意记住。”
掌声响起时,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那里躺着另一个一模一样的U盾,密码锁显示着“我记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yq.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