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百味浮沉生死事,且嚼辛辣且前行(感谢喜欢红獒的花怨的催更符)
这可是腊月二十的下午,汪细卫带着潘高园和大狗子到的时候,刘家院坝里已经支起三口大铁锅,到处都是坐着或者站着的人。
管事老刘家还是请到了老村长韩镇新,能管事的,很少在白事上去拒绝人家的请,除非你家特别作很不招人待见。
看见汪细卫带着潘高园和大狗子过来,韩镇新代表老刘家欢迎,并让两人先落座。
并没有过多寒暄,因为韩镇新也是刚来,活多着呢,都得找踏实的人带着一一去落实。
汪细卫没让潘高园进屋,而是将大狗子放下来,交给潘高园在屋外院子里站着,他自己进了屋。
刘家三爷爷这时已经被家人清洗过后穿好了寿衣,放在堂屋的一个门板上。
老人脸上盖着一张烧纸钱,看不清面部,这也是汪细卫不带着孩子进来的原因。
棺材还在院子后面,所以没有入俭,这时带孩子进来,农村认为会犯冲,没满岁的孩子不让见。
韩镇新招呼了几个小伙子壮男人先将堂屋里的八仙桌摆上,靠墙的位置放上两条叠起来的高板凳,然后领着人去了后院。
农村家里有老人的,都会提前准备好棺材,就是防备着老人那一天去世了,没有寿材而手忙脚乱。
韩镇新指挥着取下寿材盖子,里里外外的清扫干净,这才抬着进了堂屋,放在八仙桌和后面的高板凳上。
韩镇新这才叫上几个胆大且愿意帮忙入俭的人,抬着老刘家的三爷子入俭,棺材里已经垫上了柏树枝叶,还有些农村迷信的玩意。
入俭结束,院子里响了一挂鞭炮,老刘家的孝子孝孙就得上前跪着磕头烧纸,算是为去世的老人告慰苍天。
韩镇新和主家商议过后,出门来安排事情,家具已经借来一些,像坐人的凳子椅子,吃饭的桌子,附近人家来的时候就顺手带了过来。
好些人家怕弄混,还在自己家具下写上了名字,还的时候一看就直到这是谁家的家具。
韩镇新对这些事心里门清,先把做事的清单理了出来,谁管烟,谁管酒,谁管茶水谁管火,谁炒菜,谁蒸饭,谁收桌子谁传菜……
这是要上告示单子的,把工作分到具体的人身上,交给他们去落实就行。
潘高园会做菜经过务工的人口口相传,在村里已经很出名了,韩镇新找到抱着大狗子的潘高园,“高园啊,今晚上帮忙上个名单,负责炒菜行不行啊?”
潘高园笑着说道:“韩叔,做菜我只是炒菜会呢,蒸菜我可不敢接啊,这个是真的不太会啊,还得找师傅学呢!”
韩镇新也笑着说:“那行,给你找个师傅,学学蒸菜,炒菜到时候你来。”
就这样潘高园也上了工作清单,汪细卫一直都是清单上的主力,今晚也不例外,他是负责传菜。
在潘高园正在清理老刘家厨房的时候,杨春燕也过来了,来就抱怨:“园嫂子,你来咋不喊我一声呢,我都来迟了。”
潘高园这才想起这茬来,当时知道这消息,还一直在想着昨晚屋后路上竹子响的事情呢!
她搂住杨春燕,“你去抱怨你哥去,都是他急,催着来。”
这个锅可以甩到汪细卫头上,反正他话也不多,更不会解释。
这下好了,杨春燕也跟着上了干活的名单,陪着潘高园一起当厨师,这是办事人家以后要去还人情的事情。
韩镇新还真没开玩笑,给她们找了一个特别会做蒸菜的师傅,他们三个人搭档伺候今晚和明早的伙食。
做席和她们在工地上做饭是两个概念,工地上追求的是量大管饱,三菜一汤就行,这里却是一桌多少菜,必须得上齐主人家才有面子,要不然回去就会被嚼谷。
厨师为啥会和管事的一样,过年办事的人家会上门来感谢,就是因为他的脸面就靠这俩职位的人撑着呢。
以前集体的时候家里人家都穷,也没人讲究这些,但是改革开放,田地到户以后,家里都有玉良了,这些东西又开始兴了起来。
大家都在比着,谁家日子过的好。
老师傅姓蒋,据说是四川那边逃荒逃这里来的,蒸扣碗是一绝,尤其是梅菜扣肉和蒸碗,做的无比好吃。
据说好些人上门去求他教如何做,他都没有吐口教,只是自己做,学不学得会,全看你自己悟性。
潘高园哪里晓得这些弯弯绕,不过她一贯是待人友善的,开口就是蒋师傅麻烦您了,闭口蒋师傅这是您看怎么办,将这位外来落户的老师傅哄得高兴的不行。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当别人窥窃你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东西值钱,不舍得给其他人。
但是如果其他人没有那学习的心思,这人就会吹嘘自己这门技术的厉害优秀之处,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眼下的蒋师傅正是这种状态,平时都是五大三粗的婆娘帮自己做事,逮着就问东问西,他哪有什么兴趣教别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山里那点破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