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没有再老宅多待,完全就是流程化的上门拜年,让汪务实给爷爷奶奶磕头,小孩子还不懂事,是小两口扶着做的。
在汪家老宅里稍坐,两口子就带着大狗子在汪家坳大院里面,挨家挨户的拜年,嘴里说着吉祥话,吃着农家自己准备的年货。
一圈下来,就已经到了中午,拒绝了老杨家的留饭,一家人匆忙向着师傅家赶去。
师傅家今天必须去,而且去的迟了都不像话,小孩兜里装着院子里邻居们给的方便携带的零嘴,怀里揣着邻居长辈们送的红包,匆忙向师傅家赶。
红包数额都不会很大,五毛一块的,就是新年图个吉祥,就这,爷爷奶奶都没有准备。
汪细卫和潘高园都没有说什么,心里有些疙瘩是肯定的,但是都已经习惯了钱左秀的做派,没有才是正常的,有了红包两人才会思考,为啥会给红包?
来到了师傅家,师傅家里院子门口贴着对联,还有两个大大的福字,汪细卫推开虚掩的门,在院子门外点燃了一挂鞭,扔在地上,就拉着潘高园进了院门。
往年汪细卫都是一个人来拜年,今年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
进了门,规规矩矩的跪在堂屋中间,给师傅师娘拜年,这可比在老宅规矩多了。
没办法,从汪细卫跟着李池卫开始学习以来,就是这样的规矩,师傅说过,跪的不是自己,拜的也是传承。
不能说自己当了爹了,就可以省去这个,就师傅对他的恩情,这一跪也是要有的,人不能知恩图报,那能算是人嘛!?
天地君亲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上跪天,下跪地,跪的是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
跪拜君,体现的是自己对国家稳定的盼望,也是对传统理论遵从的观念。
跪拜亲,是指自己对给予自己生命的感恩,对于养育之恩的感谢,是孝道的一种体现。
而对师道的跪拜,则是感谢师傅对自己的教化,体现出对知识、智慧的尊重。
汪细卫在老宅没有跪拜父母,不是自己没有孝道,他把孝放在自己的心里,体现在行为当中。
他去年回家来两次,心里虽然对父母有很多怨气,受着村里人的笑话,但是依然带着人帮家里把过冬的柴火给弄齐。
这就是汪细卫他自己的孝,而不是在表面上跪一跪,实际上对父母的需求置之不理。
而对师傅一直以来的教导,他是真心实意的感恩,师傅没有亏待过他,传他技术,带他挣钱,教他为人处世,哪一样都值得他跪下感激师傅的恩情。
李池卫坐着享受了汪细卫和潘高园带着大狗子的磕头,师娘则是赶紧上前将两个大人拉起来,给三个人都塞了红包。
大家这才走向火塘屋,在屋里坐下来,师娘去泡茶,潘高园赶紧站起来跟着师娘帮忙。
李池卫则是坐着和汪细卫说话,“大狗子马上快满一岁了吧?”
“是的呢,师傅,还有十来天就满一岁了。”汪细卫将大狗子抱在膝上,他却不乐意,在汪细卫怀里扭来扭去。
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这时最想的就是下地走几步,想他安稳点,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会喊爸爸妈妈了吗?”
汪细卫很自豪的说:“会喊妈了,发音还不明确就是,会走路了。”
李池卫笑着说:“先会走路好啊,贵人语迟嘛,先会走路的孩子大人少操心呢,稳重踏实,有担当呢。”
汪细卫也嘿嘿笑着说:“感谢师傅的吉言,希望孩子能像师傅说的这样,让我们少操心。”
他想起沈老爷子对孩子的评价,有慧根,心头一热,难道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个有出息的?
还好他平时话少,比较稳重,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沈老爷子的事情讲出来。
这事老爷子说了要等孩子三岁再定,三年以后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还是不说为好。
潘高园是第一次来师傅家,没一会就跟师娘好的跟母女一样,帮着师娘拿东西,帮师娘做事,和师娘说话。
这倒是给了汪细卫和师傅说话的时间和空间。
李池卫开始关心汪细卫家修房子的准备工作,“你都准备了些啥,说来我听听。”
汪细卫就开始给师傅讲自己的准备,“房子大料都是在姐姐潘高洁家山上弄的,粗料有一百多根,大料是够了。”
李池卫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那片林子他是知道的,也眼羡了好久,但是赵思德一直不松口,谁都不给,谁也不卖,说自己要起房子用的,没想到便宜了自己徒弟。
“给钱了嘛?”李池卫本来对汪细卫的为人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又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在钱财面前,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贪心呢?
“给了,我开始算了给四百七,可姐姐死活不要,说要给钱就不给我用了。年前我和高园去了姐姐家,先给了两百块,说是给娃儿们的学费,也说了好久她才收下,剩下的等她家里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再给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山里那点破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