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蹄轻礼重尘劳路,方寸心牵恩怨消
腊月二十六,年关迫近,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辞旧迎新的焦灼和忙碌。
汪细卫站在自家木屋前,看着地上尚未清扫的积雪和一堆等待处理的木料,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对正在屋里收拾的潘高园说:“年货啥的可以先放放,年礼这事儿,一家都不能落下,今天就得开始跑了。”
他掰着手指头数:“爹娘那儿,师傅师娘家,沈老爷子那儿,你爹娘那儿,老梅叔那儿,还有临乡的几位领导,秦院长那儿……这都得挨家跑到了。”
潘高园抱着小秋葵走出来,点点头:“是该去呢!要带钱不?我这儿还有点儿。”
她现在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但农家送礼讲究的是实在和心意,直接塞钱反而显得生分,除非是给婆婆那种只认钱的人,但不管细卫用不用,还是得问问。
“够,够。”汪细卫摆摆手,“我都盘算好了,烟酒糖茶,再搭配些实在的农村特产,一家一样备齐。”
第一站自然是父母家。钱左秀看到儿子提着大包小包进来,脸上那点勉强的笑意在看到都是些不能立刻变现的吃食后,立刻又垮了下去。
等汪细卫又额外掏出五张“大团结”递过去,她那刻薄的嘴角才终于向上弯了弯,一把抓过钱,迅速揣进兜里。
嘴里嘟囔着:“这还差不多……算你比那两个狗东西有良心。”至于儿子送来的年货,她看都没再多看一眼。
汪细卫心里叹了口气,也没多说,帮着把院子里的雪扫了扫,便告辞去了下一家。
来到李池卫师傅家,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师娘热情地把他迎进屋,屋里炉火烧得旺旺的,暖意融融,还找出糖果和茶水,递给汪细卫。
汪细卫放下年礼,熟门熟路地就开始找活干,劈柴、挑水,根本不用师傅吩咐。
师娘在一旁看着,脸上笑开了花,絮絮叨叨地跟他说着家常:“细卫啊,你师妹前阵子来信了,又提干啦!现在是副排长了!这丫头,真是争气!就是过年总是回不来啊!”
汪细卫停下手中的斧头,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和羡慕:“真的?副排长?那可是大干部了!吃皇粮的!真厉害!”
他虽然不太清楚部队里副排长具体是多大的官,但觉得肯定比自己这个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的要威风多了。他打心眼里为师妹高兴。
工钱的事,师傅李池卫在发第二波工资之前就跟他交了底。
二期工程款下来后,师傅没再单独给他发钱,而是让潘高园拿了五百块家用。
师傅当时拍着他肩膀说:“细卫,这回就不单给你算了。给少了亏待你,给多了师傅现在也垫付着不少材料款,手头紧。等大桥彻底完工,工程款全部结清,咱们师徒俩再好好算总账,按出力多少分红!”
汪细卫对此毫无异议,他亲眼看着师傅为石料、水泥、钢筋这些款项操碎了心,能周转开来已是不易,他对师傅只有佩服和信任。
揣着师傅给的拜访临乡各位的款,从师傅家出来,汪细卫立刻接上潘高园和两个孩子,赶往老丈人家。
老潘头经过沈老爷子这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气色好了不少,原本干瘪的腿肚子上似乎长出了一些肉,他自己也说感觉更明显了,虽然还站不起来,但眼里有了光,话也多了起来。
潘大娘有了两个女儿时不时的贴补,手头宽裕了些,不用再为油盐酱醋发愁,能更专心地照顾老伴,虽然偶尔还和那些老相好有来往,但眉宇间那股凄苦焦虑的劲儿淡了许多,整个人看着都舒展了。
在老潘院子,让老丈人和丈母娘稀罕了一下两个小的,又给小舅子留了学费,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向老爷子家里赶。
一进门,汪细卫就撸起袖子开始干活,潘高园则径直钻进厨房开始忙活晚饭,熟练得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沈老爷子乐得清闲,左边怀里抱着咿咿呀呀的小秋葵,右边坐着乖乖的大狗子,他笑呵呵地跟来串门的其他老友寒暄,指挥汪细卫干活也极其自然,完全把他当成了自家晚辈。
这种毫不见外的亲昵,让汪细卫心里暖烘烘的,也让那些来送谢礼的乡亲和他老友好奇。
老爷子直说是自己的忘年交呢,席间还问起了汪细能两口子,老爷子当然知道崔咏梅落胎的事情。
听汪细卫说了两口子在工地上的表现,起身给小两口开了两副固本培元的药剂,让汪细卫捎过去给他们,自己熬着喝。
潘高园才想起家里还有一副中药,上次汪细卫带回去一直放在坛子里没喝,问起老爷子,老爷子摆摆手说:“这么久没喝就别喝了,可惜了那一剂了。”
汪细卫不好意思的笑着说:“知道您老爷子的东西好,舍不得喝呢!”
“那玩意又不是蜂蜜,也不是酒,开出来就要立即喝呢,我还以为你们喝过了,所以也没问你们,没事,下次我过来重新给你们带一副,和这个差别大着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山里那点破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