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秘境深处,穆成并未返回归墟之源,而是在一片相对稳定的混沌气流中盘膝坐下。他面前并无实体卷宗,神识却已连接上万法阁那汇聚了宗门无数年积累的“万界星枢阵盘”。
刹那间,浩瀚如烟海的信息洪流涌入他的感知。破碎的星图、语焉不详的上古传说、探险者记录的奇异见闻、对未知能量波动的观测报告、乃至一些无法解读的古老符文拓印……无数信息碎片,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纷至沓来。
若是以寻常修士的神识,面对如此庞杂无序的信息,恐怕瞬间便会迷失,甚至神魂受损。但穆成不同。他识海中沉浮的“星火箓”,仿佛一个最精密的过滤器与共鸣器。
他并未试图去逐一阅读、理解这些信息。那无异于大海捞针。他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将自身心神与“星火箓”深度融合,然后将其独特的“感应”频率,如同无形的波纹,扩散至这信息洪流之中。
他在寻找“同类”的共鸣。
“星火箓”因承载文明余烬、指引超脱之路而生。穆成相信,那些真正与“归真之地”相关的线索,其本质必然也蕴含着类似的“超脱”特质或与“文明余烬”相关的深层规则印记。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穆成的神识如同最耐心的渔夫,撒开一张无形的大网,在信息的海洋中静静等待。
起初,只有一片混沌与嘈杂。无数无用的、低层级的信息被“星火箓”自动过滤、忽略。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古老”与“纯净”意味的波动,被“星火箓”捕捉到了!
穆成心神一凝,立刻将感知聚焦于那丝波动传来的方向。那并非某个具体的地理坐标描述,而是一段残缺的、记录于某种未知生物皮革上的古老歌谣,由一支探索队在某个枯萎恒星系的冰封行星上发现。歌谣用词晦涩,语法结构迥异于已知任何语系,但其旋律韵律,通过神识模拟,却隐隐与“星火箓”中某个极其黯淡的、代表着一个早已消亡的“自然之灵”文明的余烬印记,产生了微弱的谐振!
“并非直接线索,而是……间接印证?”穆成若有所思。他记下了这段歌谣的来源星域,并将其与“星火箓”中那个“自然之灵”的印记相关联。这像是一个拼图的小小边角,暂时看不到全貌,但确认了其真实性。
他继续感应。
又过了许久,另一段信息引起了“星火箓”的异动。这是一份来自某个中立考古学组织的报告,记载了在“虚无回廊”边缘发现的一处奇异遗迹。遗迹本身已完全风化,几乎不存一物,但其残留的建筑基座石材,却蕴含着一种极其稳定、近乎“永恒”的物质属性,连合体期修士都难以损毁分毫。报告末尾提到,这种石材的能量惰性极高,却又能自发地、极其缓慢地释放一种无法定义的“背景辐射”。
“星火箓”对这份报告的共鸣,并非源于石材本身,而是源于那份“无法定义的背景辐射”。穆成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辐射的某些特质,与他催动“初始变量”时引发的规则扰动,有着一丝极其隐晦的相似性,尽管层级低了无数倍,性质也截然不同。
“接近规则本质的物质?还是……某个接触过‘变量’或类似存在文明的造物残留?”穆成再次标记了这个地点。
就这样,穆成沉浸在这种独特的“信息垂钓”之中。他依靠“星火箓”的共鸣,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里,一点点筛选出那些看似无关、却蕴含着特殊“韵味”的碎片。这些碎片本身大多无法直接指向“归真之地”,但它们就像是散落在星海各处的、沾染了特殊气息的鹅卵石,或许当收集到足够多的时候,就能拼凑出那条隐藏路径的大致走向。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对“星火箓”也是一种负担。每当感到疲惫,穆成便会暂停下来,调息恢复,同时消化整理已获得的线索。
期间,秦岳三人小组也通过加密渠道传回了一些外围情报。他们按照穆成的指示,低调地在几个标记星域活动,确认了一些遗迹的现状,也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各方势力动向的零散信息。九幽魔宫似乎仍在黯星带加大搜索力度,万星商会的接触意图愈发明显,而大罗剑域则保持着一贯的沉默与威慑。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风暴仿佛暂时远离。
然而,就在穆成某次结束调息,准备再次连接“万界星枢阵盘”时,他识海中的“星火箓”毫无征兆地、自主地剧烈震颤起来!其核心光焰以前所未有的亮度燃烧,指向性明确地“拉扯”着穆成的神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感应信息洪流,而是精准地“扑”向了阵盘深处,一段刚刚被录入不久、保密等级极高的信息片段!
那并非文字或图像,而是一段纯粹的能量波动记录——来自悬圃山外围一个极其隐秘的监测点,记录到的一段短暂而奇异的“空间弦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地球之重启请大家收藏:(m.2yq.org)地球之重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