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的光环,如同为沈清悦加上了一个巨大的聚光灯放大镜,将她推到了公众视野的最中心,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审视与追捧。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流量洪流。
“清芷阁”的官网在夺冠后的第四十八小时,因访问量过大而第三次短暂崩溃。工厂的生产线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依旧无法满足汹涌的订单需求。林薇不得不紧急启动预售机制和限购策略,但这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饥渴感。一款以“涅盘”为灵感设计的真丝手绣方巾,单价不菲,却在三分钟内售出五千条,创下了同类产品的销售奇迹。
沈清悦的个人社交账号下,每天新增的评论和私信数以百万计。有粉丝真情实感的表白,有商业合作的热切询价,有媒体连番的采访请求,也有零星不死心的黑粉在角落里发出酸腐的质疑,但迅速便被支持的声浪淹没。
更为直观的是她身价的飙升。一份份金额令人咋舌的代言合同摆在林薇的案头,涵盖了从顶级高奢珠宝到国民日用品的广阔光谱。许多过去需要艺人团队主动争取甚至不敢奢求的顶级资源,如今主动递来了橄榄枝,条件优厚得近乎讨好。
然而,在这片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盛况之下,沈清悦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她没有迷失在数据的狂喜和品牌的追捧中,反而更加严格地筛选着每一个找上门的合作。
“薇姐,记住我们的原则。”沈清悦在每日的晨间例会上,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所有代言,必须进行背景审查,确保品牌声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调性与‘国风’、‘品质’、‘匠心’相符。任何涉及快餐式消费、敏感行业或形象轻浮的合作,一律婉拒。”
她拿起一份某国际知名碳酸饮料品牌的代言邀约,金额高得足以让任何一线明星心动,却轻轻放在了否决的那一叠:“这个,回绝掉。我们的形象,不能与高糖、碳酸这类不健康的标签绑定。”
林薇点头记下,她早已习惯了沈清悦的这种清醒。正是这种在巨大诱惑面前的战略定力,才让沈清悦的形象始终维持在高端、正面的轨道上,避免了因过度商业化而消耗自身文化价值。
“另外,”沈清悦指尖点着另一份来自某一线卫视王牌综艺的常驻嘉宾邀约,“这个综艺虽然收视率高,但内容偏向娱乐搞怪,与我们现阶段想要塑造的‘文化引领者’形象有偏差。可以作为飞行嘉宾去一次,增加曝光,但常驻……暂时不必了。”
她的选择,精准得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每一步都围绕着“星阁”的长期发展和她个人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规划。
在纷至沓来的商业合作中,“星阁”的筹建,是沈清悦投入精力最多,也最为重视的核心。
陆景珩的星耀资本效率极高,首轮投资的资金在庆功宴后第三天便已到位,数额远超最初意向书的标准,显示了他对“星阁”前景的极度看好。随之而来的,还有他推荐的那份核心顾问名单,上面的人无一不是文化投资、内容运营、法律风控领域的顶尖人才。
有了资金和专业顾问团队的支撑,“星阁”的骨架迅速搭建起来。林薇暂时兼任CEO,负责整体运营,而沈清悦则作为创始人和灵魂人物,把控战略方向和内容核心。
位于市中心CBD的顶级写字楼,整整一层被租下,作为“星阁”的总部。设计风格融合了现代极简与东方禅意,随处可见沈清悦亲自挑选的古典家具、书画作品和非遗工艺品,与其说是一家公司,更像一个大型的文化艺术空间。
而真正让“星阁”血肉丰满起来的,是来自全球的海量申请。
评审工作繁重而细致。沈清悦坚持亲自参与最终轮的面试,她要看的不只是才艺,更是心性。
她面试了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年轻绣娘,女孩怯生生地展示着一幅双面绣小景,技艺虽显稚嫩,但配色和构图却灵气十足。当沈清悦问及她为何选择苏绣时,女孩鼓起勇气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刺绣不是老古董,它也能讲述我们年轻人的故事。”
她面试了一位在海外视频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国风音乐人,他用电子音乐混编古琴曲,风格前卫大胆。他直言不讳:“文化需要走出去,但不能跪着走出去,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她还面试了一位来自西北、致力于复原古代壁画矿物颜料制作技艺的沉默青年,他带来的不是表演,而是一盒盒亲手研磨、色泽沉静古老的颜料。他说话很少,但提起每一种矿石的产地和特性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打动人心。
这些怀揣着梦想与才华的“星火”,让沈清悦看到了“星阁”未来的无限可能。她亲自拍板,录用了第一批共十二位“星火计划”成员,涵盖了书画、民乐、非遗、戏曲、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
“星阁”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它开始拥有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涅盘资本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