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水镇之青梅竹马》中,女主姜箐在回到家乡百水镇后,她和外界最大的联系,就是直播。
顾茵在写剧本的时候,想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氛围,所以有意缩减了直播的比例。
如果文字版本的《青梅竹马》带着热闹的烟火气,电影版本的《青梅竹马》则侧重于展现主角心灵中的治愈与宁静。
顾茵原本以为卫听请来的编剧会对这一部分进行修改,毕竟直播的篇幅占据了整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如果都删减掉的话,剧本的冲突和矛盾必然会大幅度减少。
但没想到,从她目前在电影中看到内容来分析,卫听请来的编剧似乎只修改了一些细枝末节,她想表达的意味却是没变。
电影开始,女主姜箐因为无法适应城市快节奏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百水镇上。
全息观影舱发力,雨后草地的清新气味萦绕在鼻间,一口下来,只觉得整个人都褪去了疲惫。
顾茵沉浸在这奇妙的观影体验中,继续“体验”着电影。
刚回到家的第一天,姜箐做了一个简单的凉拌黄瓜。
母亲种在园子里的黄花带刺绿黄瓜,摘下来清洗干净,刀背一拍,再用蒜汁、香醋、生抽和辣椒油一拌,那清爽的味道瞬间在空气中散开。
顾茵在全息观影舱里,似乎都能尝到那黄瓜的脆爽和调料的鲜香。
夏季闷热,姜箐坐在小院的葡萄藤架下,摇着蒲扇,感受着微风轻拂,顺手从葡萄藤下摘下几个葡萄,送入口中。
手边放着自家酿制的米酒。
喝着米酒,赏着闪烁着银色碎芒的美丽夜空,四周寂静,只有蟋蟀等昆虫的叫声,奏响了一支交响乐。
其实这里在她的剧本中,这里应该是有蚊子的,但导演可能觉得“蚊子”这种生活有点煞风景,所以就把它删掉了,只留下了几个“乐手”。
虽然有点偏差,但顾茵不得不说,这样的体验,真的是很不错。
不知从几何起,在喧嚣不停,昼夜不息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来欣赏一下头顶永恒的星空,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伴着月色,姜箐度过了一个悠闲的夜晚。
到了第二天,姜箐结束劳作,来到荷塘旁,摘下新鲜的荷花和莲蓬。
荷花和莲蓬都是鲜嫩欲滴,姜箐将几支荷花插在瓶子里,莲蓬剥出莲子,一颗颗放入口中,清甜微涩的味道在舌尖散开。
姜箐剥开莲子,取出中间的莲芯,将它们放在洗干净后,吸干表面的水分。
沥干的莲芯被铺在竹筛上,放在户外晾晒。3—5天后,莲心变成干莲心,就可以加入冰糖、枸杞等一起煮水喝,清热解火。
满满一竹篓的莲蓬,只晒出了不到半罐子的干莲芯。
剩下的莲子她也没浪费,银耳莲子羹、莲子红枣糯米粥、莲子糕……姜箐把莲子做成了一道道美食,留下自家吃的那部分,剩下的,她都送了出去。
也就是在送美食的途中,她遇到了路昭野的父母。
这对老夫妻从城市里退休,返回老家定居。他们在城市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是没能适应城市的生活,只是因为孩子教育、医疗条件等原因,选择在城市里生活。
现在老了,没有牵挂了,他们决定回到平凡但自在熟悉的百水镇。
送完了东西,和老两口聊过天之后,姜箐明白,他们回来是为了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
但她不一样,她是为了逃避。逃避现实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力感。
百水镇是她熟悉的地方,她在这里有回忆、有亲人朋友,能给她提供安全感。
百水镇的环境,能让她亲近土地和自然,她享受种植,享受烹饪。
这里宁静、熟悉的生活节奏以及与乡邻之间的互动,让她感到自在舒适,无法割舍。
家里种了西瓜,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将西瓜再井水里冰镇一下再取出来,吃上一口,不管之前有多么疲惫,此刻都能满血复活。
姜箐突发奇想,将吃剩的西瓜皮,削掉外面深绿色的皮,加入白砂糖搅拌翻炒,做成西瓜皮糖。
吃不完的西瓜,还可以做成西瓜酱。
美好的田园生活,让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
一年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时间从不为谁而停留。
节序入秋,天气渐寒,很快,百水镇迎来了秋天。
百水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屋后栽种了板栗树。
姜箐挎着竹篮,钻进树林里,手里握着长竹竿,竹竿顶端,绑着一个布袋。
她用竹竿钩住树枝,带刺的板栗球纷纷掉落进布袋里。
青绿色的板栗球还没有完全成熟,外壳上遍布尖锐却不扎手的刺,有的还带着几分嫩红。
有些板栗球的外壳已经开裂,露出里面深褐色的硬壳,“咚”的一声砸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裂开的口子更大了。
姜箐用脚轻轻一碾,外壳便分开,露出里面油亮的板栗壳。
掀开板栗仁白褐色的外皮,咬一口尖端还带着白色的板栗仁,脆嫩中带着清甜,没有半点涩味,满是秋日的香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只想回地球的我靠写文和编剧爆火请大家收藏:(m.2yq.org)只想回地球的我靠写文和编剧爆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