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乔被逼急了,换下菲戈,上欧文,想用速度冲击齐沃的左路。贝尼特斯立刻反手,把齐沃换下,孙续洋登场打左后卫——速度、对抗、位置感全部将欧文碾压。皇马唯一一次想打身后,欧文反越位成功,但刚突入禁区,孙续洋从身侧斜切进来,一个干净的滑铲把球送回切赫脚下,球没出界,欧文自己摔坐在草皮上。
皇马的进攻越来越着急,卡马乔索性撤下齐达内,换上波尔蒂略堆前锋。贝尼特斯再次应对,把马克莱莱换下,拉尔森登场,阵型变成442——拉尔森与库伊特双中锋,罗本、里贝里两翼齐飞。第80分钟,利兹联打出全场最流畅的反击:孙续洋断球交给米尔纳,米尔纳斜塞罗本,罗本外线高速突破,倒三角传到点,拉尔森第一脚被扑,自己补射将比分改写为4:0。
比赛末段,皇马全线溃败。补时阶段,库伊特在中场抢断格拉维森,分给右路的罗本,罗本扣过卡洛斯后横传,拉尔森禁区内脚后跟一磕,里贝里插上推空门——5:0,比分钉死。
终场哨响,贝尼特斯只是微微点头,把战术板夹在胳膊下走向球员通道;卡马乔低着头,像是提前进入了更衣室的黑暗。赛后发布会上,贝尼特斯说得平淡:“我们只是执行了计划。”卡马乔则憋了很久,只吐出一句:“他们的准备,比我们更充分。”
比分牌写着——利兹联 5:0 皇家马德里。
这是欧冠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比分,更是在埃兰路的一场屠杀。
埃兰路的看台久久没散。有人高唱“Marching On Together”,有人指着记分牌拍照,更多的人只是站着不动,像在把这一刻刻在心里。
记分牌上的 5-0 像是刻进了夜空,蓝白色的灯光映在每个利兹球迷的脸上——兴奋、难以置信,甚至带着几分嘲讽的快意。
皇马球员低着头走向球员通道。
齐达内的额头渗着汗,像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一样;劳尔目光涣散,甚至没有理会几个伸手索要球衣的英格兰孩子;欧文快步走着,却在孙续洋擦肩而过时微微一顿——他还记得那次干净利落的铲断,球已经飞走,自己连平衡都没来得及找回。
通道口,卡马乔的脸阴得像一块石板。记者们的闪光灯密集地打在他脸上,他只是挤出一句:“我们有伤病,有旅途,有状态问题……但这不是借口。英格兰的节奏和对抗,我们没有适应好。”
说完,他顿了顿,又像是补刀一样低声道:“我会负责。”
几分钟后,贝尼特斯推开发布厅的门,目光平静,仿佛刚结束的不是一场屠杀,而是一场演练。第一个问题直奔主题:
“为什么能赢这么多分?”
他微微抬头,像是确认问题没听错:“球员执行得很好。我们按计划打他们的单后腰区,把比赛变成我们的速度和节奏。”
记者追问他是否为5-0感到意外,他摇摇头:“比分只是结果。过程才是关键。”
包厢里,秦川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场内灯光一点点暗下去,球场中央的草皮被洒水器打湿。
克莱尔推门进来,把一沓媒体初稿放到茶几上,封面的大字标题已经像刀锋一样刺眼:
“埃兰路之夜:惊天的惨案,战术的压制。”
外面的新闻车天线像长枪一样对准体育场,西班牙的连线已经开始。
《马卡报》说——
“贝克汉姆的防守跑动覆盖了皇马右肋到中圈的大片区域,这是巨星阵容里少见的‘蓝领’。他被换下后,皇马看似多了创造力,实则被利兹打穿了肋部。”
《阿斯报》点名——
“古蒂能传出好球,但在利兹的高压下,他连抬头都困难。菲戈的状态下滑显而易见,欧文孤立无援,大部分时间都在孙续洋的防守阴影下挣扎。”
《卫报》则干脆:
“太多大爷,太少跑动。”
更衣室的气氛像凝固的空气,没人愿意先说话。
齐达内脱下球衣,折得很整齐,放进包里,动作慢得像在拖延什么;贝克汉姆坐在凳子上盯着地板的同一个点,嘴唇紧紧抿着;菲戈用毛巾捂着脸,只露出泛红的眼角。
马德里那边,伯纳乌高层会议室彻夜未熄。
佩雷斯看完厚厚一叠赛后分析,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声音冰冷:“这不是皇家马德里应有的样子。”
卡马乔站在窗边,沉默了很久,终于转过身,像是下了决心:“我明白了。”
这句话,也成了他的告别。
翌日清晨,皇马官网只挂出一行简短的公告:
“即日起,何塞·安东尼奥·卡马乔不再担任皇家马德里主教练。”
电视台播报时,背景画面正是埃兰路的记分牌——
LEEDS UNITED 5 - 0 REAL MADRID。
那是一个足够让人记住十年的夜晚。
喜欢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请大家收藏:(m.2yq.org)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