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训练基地,灯光下,球场边只剩下罗宾逊一个人。他靠在门柱上,手里攥着那份热刺的传真,指节都被纸角磨得发白。
“去热刺,我能踢上主力;可一旦走了,我还算是利兹的人吗?”他心里不断自问。
青训营的场地、第一次为一线队出场的掌声、史密斯当年揽着肩膀的鼓励……一幕幕像电影般闪过。利兹是他长大的地方,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罗宾逊把传真推回到秦川桌前,声音有些沙哑,却坚定:“主席,我想留下。我不只是为了主力位置踢球,我是利兹青训出身,我想继续为这支球队打下去。”
秦川注视着他,片刻后,嘴角勾起笑意:“很好,保罗。利兹需要忠诚的人,也需要竞争。切赫现在状态更好,但没有人能保证未来。你留下,就是在继续为自己争一个机会,待遇上,你不会有任何损失。这就是我为忠诚的人唯一能做的了。”
罗宾逊点头,心头那份沉甸甸的矛盾终于放下。他知道,选择留下,或许意味着坐板凳,或许意味着等待。但只要穿着这件白色球衣,他就不会后悔。
第二天,英格兰的体育媒体几乎被罗宾逊的决定刷屏。
《泰晤士报》标题醒目——
“罗宾逊拒绝热刺,誓与利兹共进退”。
配图是他在训练场扑救的瞬间,旁边标注着一句话:“青训出身,忠诚无价。”
《卫报》则写得更理性:“对罗宾逊来说,这意味着牺牲国家队主力的机会。切赫的存在,让他几乎不可能长期占据利兹的1号门将位置。但他选择留下,这不是职业生涯最聪明的选择,却是最真诚的。”
《太阳报》一如既往煽情:“在金钱与冠军之间,他选了冠军;在出场次数与忠诚之间,他选了忠诚。保罗·罗宾逊,这个利兹青训门将,决定把青春继续留在埃兰路。”
在球迷论坛上,讨论更是热烈。
利兹的支持者们几乎要把他捧上神坛:
——“罗宾逊就是我们的孩子,他永远属于利兹。”
——“切赫很强,但我们不能忘记罗宾逊,他在这里长大,他是这支球队的血脉。”
而热刺球迷则在帖子下遗憾叹息:
——“他本可以成为白鹿巷的1号。”
——“唉,忠诚和冠军之间,他选了冠军,这没办法怪他。”
秦川在办公室看着报纸,只是淡淡一笑。青训留下来的,不只是球员,还有一份情感与象征——这是利兹正在崛起为真正豪门的印记。
利兹,俱乐部总部。
外头是夏季的蒙蒙细雨,办公室里却气氛紧绷。桌面上摊着最新一期《泰晤士报》,头版的大标题刺眼无比:
“舍甫琴科登陆切尔西——周薪11.8万镑!”
克莱尔放下报纸,语气带着冷笑:“主席,媒体这两天连篇累牍地对比,说利兹联的罗纳尔迪尼奥是世界第一人,却拿的比舍瓦少。”
秦川只是扫了一眼报纸,手指在“11.8”几个数字上敲了敲,没有表态。
没过多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阿西斯走了进来。他西装笔挺,神情克制,但眼神锋利。
“主席,我们得谈谈。”他径直走到秦川对面,把报纸推过来,“舍甫琴科的周薪是11.8万。我弟弟呢?10万。”
阿西斯顿了顿,语速不快,却字字如锤:“利兹不是伦敦。对小罗来说,合同上的薪水,就是地位。他是世界第一人,拿欧冠、拿英超,凭什么比舍瓦少?”
屋子里沉默了几秒,只剩下雨点打在窗上的声音。
秦川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舍瓦是顶级前锋,但他不是世界第一。真正的第一人,穿着利兹的球衣。”
他看向维多利亚,示意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件。
维多利亚把合同推到桌上,开口干脆:“新合同,周薪12.5万镑。超过舍甫琴科,英超最高。并且附加条款:今年小罗拿到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年薪自动再涨10%。这是利兹的态度。”
阿西斯怔了一瞬,随即笑了,神色里带着满意:“主席,这就是我来要的答案。小罗不是只想要钱,他要的是尊重。而利兹联,给了他应得的尊重。”
两天后,利兹联的官网静静挂出了一条简短公告:
“俱乐部确认,与罗纳尔迪尼奥完成续约,合同延长至2010年。球员本人表达了继续为利兹联效力的愿望。”
没有记者会,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只有寥寥数语。可就在公告发出的半小时内,英国媒体已经炸开了锅。
《卫报》第一时间刊出所谓“知情人士”的爆料:
“罗纳尔迪尼奥的新合同周薪达到12.5万镑,超过切尔西的舍甫琴科,成为英超第一薪。”
《泰晤士报》则写道:
“利兹联虽然不在伦敦,但他们用行动证明,俱乐部不会在顶薪竞争中落后。小罗的存在,是利兹继续挑战豪门的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请大家收藏:(m.2yq.org)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