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泰晤士报》纸版刚送达伦敦市中心的地铁站。封面通栏大标题印着八个大字:
「玫瑰再开,恩怨再起」
下方副标题配着图,是2004年时费迪南德与史密斯对峙时的咬牙镜头:
——利兹联 vs 曼联,联赛杯决赛确定,英伦死敌之战再度登场。
“疯了……”一个穿着红魔围巾的白领看着报纸,嘟囔一句:“这对我们来说比世界杯决赛还带劲。”
中午十二点,《每日镜报》在广播节目《Talk Football》中打出了那句最耸动的宣传口号: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你知道他们上一次在正式决赛碰头是什么时候吗?”主持人尖锐的声音在麦克风里传出,“上一次利兹联和曼联在杯赛正面碰撞,特里·库珀还在踢球,贝斯特还没退休!”
“而现在?”
“一个是拿了欧冠赛季连胜的世界之王,一个是英格兰本土最有财力和底蕴的顶级豪门。”
“你说这样的比赛,值不值得点一份炸鱼薯条,在电视前从头看到尾?”
同一时间,《卫报》头版也压上了标题:
“欧洲冠军对英格兰豪门:玫瑰德比再次在联赛杯决赛。”
“但他们不是一个级别了。”
这句话在BBC News的晚间专栏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你不能说利兹联是挑战者。”
“你看看他们的阵容,陈子川、维迪奇、小罗、马克莱莱、欧文、阿隆索、孙续洋……”
“他们已经不是那个濒临破产的穷小子了。”
“他们是——当今英格兰,乃至欧洲,最会赢球的一支球队。”
下午三点,ESPN欧洲站在首页挂出专题报道:【“你会站在谁那边?”】
——一边是利兹联的白金球衣,背景是埃兰路球场上空翻滚的白色玫瑰。
——一边是曼联的红魔,身后是老特拉福德燃烧的圣火。
专题下方设立了民意投票栏,短短三小时内:
“利兹联:新王者之路” —— 58%
“曼联:红魔血统觉醒” —— 42%
主持人甚至当场评论:“投票之战,比比赛都血腥。”
晚间,《天空体育》播出了整整30分钟的玫瑰德比专题片,开头就是一句压题解说:
“2003年,利兹联一度破产边缘;2006年,他们赛季,手握欧洲超级杯。世俱杯奖杯。”
“2004年,曼联是英格兰唯一的世界级存在;2006年,他们被从死敌中看到了未来。”
整片用低沉配乐衬托一组又一组剪辑画面:
陈子川滑铲封堵舍甫琴科;
小罗在埃兰路翩若舞者;
史密斯怒吼庆祝;
孙续洋飞驰边线;
切赫双手高举,挡出兰帕德怒射。
再配上主持人最后的一句——
“两朵玫瑰都已绽放,只等那场春天前的决斗。”
而此时此刻,正在《体育邮报》编辑室内,一张封面正在迅速成形:
背景是利兹联队员们在欧冠颁奖台上的身影,头图却是老特拉福德被阴影吞没的航拍图。
标题只有一句:
“他们在试图摧毁红魔的王座。”
Sky Sports演播厅,夜晚20:00整
理查德·凯斯穿着深灰色西装坐在中间,双手交叠,面前是厚厚一叠玫瑰德比历史资料。
左侧是阿兰·汉森,利物浦名宿,目光如炬;
右侧是马克·劳伦森,BBC常驻评论员,一副“我很理智”的样子;
最右则是那位来自《独立报》的年轻评论员——洛安克斯德,第一次登上黄金档,却坐姿笔挺,眼神中透着锐利。
背景屏幕上播放着利兹联的高光镜头,正是欧冠决赛小罗反超比分的那一刻。
凯斯开口,声音低沉有力:“各位先生,联赛杯决赛定了,利兹联vs曼联。今天,我们不谈战术,只谈血与情绪——玫瑰德比,谁能笑到最后?”
马克·劳伦森第一个开口:“看纸面实力,当然是利兹联,他们现在是欧洲最火热的球队,欧超冠军、世俱杯冠军、英超领头羊,还有赛季连胜。你得尊重这个现实。”
凯斯将话筒转向汉森,镜头特写他指尖敲击桌面的动作:“阿兰,你说的1999年三冠王,核心是‘逆转’的血性——但现在的曼联,还剩多少这种血性?这赛季联赛被利兹联击败,他们面对这支白玫瑰时,更像被打断了脊梁的猛兽。”
阿兰·汉森微微点头,但立刻补了一句:“但你不能低估弗格森和曼联的杯赛经验。史密斯、欧文、孙续洋,这些人可能不怕曼城,但他们真的准备好面对老特拉福德出身的红魔吗?”
洛安克斯德冷笑一声:“你这是老派心态,阿兰。”
所有人看向他。
他毫不客气地继续:“这支利兹联从来不按你们的‘传统英格兰豪门脚本’走。你以为他们会崩,结果是连赢切尔西、连赢利物浦、连赢尤文、连赢皇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请大家收藏:(m.2yq.org)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