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论篇
本篇是专门论述咳嗽疾病的,虽然表面上看咳嗽是由于肺部引起的,但是其症状和病因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不同的脏器引起的咳嗽,其表现也不一样。而且,咳嗽的发病与四时也有很大关系,咳嗽日久不愈,便会发生转移,所以针对不同的咳嗽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岐伯说:阳气,如同天空中的阳光,赋予万物生机,具有保护人体外部的作用;阴气,则如大地中的滋养之泉,负责养护人体的内部。因此,阳气的运行路线如同坚实的城墙,守护在外;阴气的运行路线则如涓涓细流,滋润于内。正因为如此,外界的贼风邪邪侵袭人体时,体表的阳气首当其冲;而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时,内在的阴气则先受到损伤。阳分受邪,往往会传入六腑,影响消化与排泄;阴气受病,则常累及五脏,损害人体的根本。病邪侵入六腑,会导致发热、失眠以及内气上逆引起的喘促,身体因此失去安宁;病邪侵入五脏,则会引起脘腹胀满、闭塞不通以及腹泻,长久下来可能发展为痢疾。喉咙如同呼吸之门,主管呼吸,与天气相通,使清气得以进入人体;而咽喉则是饮食之通道,与地气相联,输送水谷精微到全身。因此,阳经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如风过无痕,却难以捉摸;阴经则容易感染湿邪,如湿土黏腻,难以清除。阴气从足部缓缓上行至头部,再向下沿着臂膀到达指尖,如同夜间的露水悄然滋养万物;而阳气则从手部迅猛上行至头部,再向下行至足部,如同白日的阳光普照大地。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达到极点,如同烈火燎原,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达到极点,如同潜流暗涌,再向上行。因此,外感风寒引起的病症,往往是上部先有感受,如寒风袭面;而内湿虚邪引起的病,则下部先被侵害,如湿土浸足。黄帝问:脾病会导致四肢麻痹,行动不便,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解释说:四肢如同大地的枝叶,都需要依赖胃中的水谷精气来滋养,如同枝叶需要雨露的滋润。然而,胃中的精气并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依靠脾的传输才能实现,如同雨水需要通过土壤的渗透才能滋养植物的根部。现在脾有病,无法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无法得到应有的营养,精气日渐衰减,经脉不通畅,如同河道堵塞,筋骨肌肉也得不到精气的滋养,如同植物失去水分,因此四肢便无法正常活动了。黄帝又问:脾脏不能单独主旺一个季节,这是为什么?岐伯答道:脾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如同大地承载万物。通常在四季之末的十八天中分别长养四脏,如同大地在四季更替中默默滋养万物,并不单独主旺一个时季。脾脏负责为胃土传输水谷精气,如同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而土是养育万物并效仿天地运行规律的,如同大地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功能。因此,脾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地滋养全身,如同大地滋养万物,而不专注于旺于一个季节。黄帝继续问: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却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为什么?岐伯解释说:足太阴脾经是三阴经之一,如同大地的血脉,其经脉贯通胃,连属于脾,并与咽喉相连,如同河流贯通大地。因此可以通过太阴脾经将胃中的水谷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如同河流将水分输送到大地各处。足阳明胃经是脾经之表,为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的海,如同海洋滋养万物,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如同海洋蒸发成云,滋润大地。五脏六腑都通过脾经接收胃中的精气,如同万物通过大地吸收养分,因此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果四肢得不到水谷之气的滋养,精气便会日渐衰减,脉道不畅,如同河道干涸,筋骨肌肉也得不到精气的营养,如同植物枯萎,从而丧失正常的功能。气厥论篇本篇深入探讨了寒热之气在脏腑之间互相转移引发病变的问题,详细分析了脏腑病变的症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一个脏腑有病,便可以影响其他脏腑,互相传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如同蝴蝶振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黄帝询问:五脏六腑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肾将寒移至脾,如同冰雪覆盖大地,会导致浮肿和气息不足。脾将寒移至肝,如同寒霜侵袭树木,会引发浮肿和筋挛。肝将寒移至心,如同寒风穿透心房,会导致发狂和胸中阻塞不畅。心将寒移至肺,如同冰凌阻塞气道,会发展为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喝一分水会排泄二分的小便,如同冰雪融化流失,是一种死症。肺将寒移至肾,如同寒流侵袭水源,会引发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硬,但由于水气留居于大肠,快走时肠中会发出淙淙的声响,如同皮囊装的水一样,这是水气之病,如同河水泛滥成灾。脾将热移至肝,如同烈火焚烧森林,会使人惊骇和流鼻血。肝将热移至心,如同烈焰吞噬心脏,是死症,如同火焰焚毁一切。心将热移至肺,长久下来会发展为鬲消,如同炽热烤焦土地。肺将热移至肾,长久下来会引发柔痒,如同干热导致土地龟裂。肾将热移至脾,长久下来会形成痢疾,如同湿热腐蚀土壤,也是死症,无法治疗,如同被侵蚀的土地难以恢复。胞将热移至膀胱,会引发小便不利和尿血,如同热水堵塞河流。膀胱将热移至小肠,会使肠道隔塞,大便不通,热气上行,导致口舌溃疡生疮糜烂,如同河水污染导致生态破坏。小肠将热移至大肠,会引发热结不散,成为伏瘦,或引发痔疮,如同河流淤塞导致洪水。大肠将热移至胃,会使消化增强,吃得多而身体瘦弱,这种病称为食亦,如同河流泛滥导致土地贫瘠。胃将热移至胆,也叫做食亦,如同河水倒灌影响水源。胆将热移至脑,会使鼻内感觉辛辣,引发鼻渊;鼻渊病的症状是鼻子常流浊涕不止,日久可能导致鼻中流血,两眼失明,如同河水污染导致水源变质,无法滋养万物。以上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寒热之气厥逆,在脏腑中互相遗传而引起的,如同自然界中的生态失衡,导致万物凋零。咳论篇本篇专门论述咳嗽疾病,虽然咳嗽表面上看是由肺部引起的,但其症状和病因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如同森林火灾可能源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脏器引起的咳嗽表现也不同。此外,咳嗽的发病与四时也有很大关系,如同四季变化影响万物生长,咳嗽日久不愈,便会发生转移,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同治理不同的生态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黄帝问道:肺脏能使人咳嗽,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如此,如同森林中的各种树木都可能引发火灾。黄帝说:我希望听听具体的情况。岐伯说:皮毛与肺相应合,如同森林的外围防护,皮毛先受到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如同森林边缘的火灾会蔓延到内部。若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胃里的寒气循着肺脉上行至肺,就会引发肺寒,这样内外寒邪相合,如同内外夹攻,停留在肺脏,从而引起肺咳。五脏各自在所主的时令受病,如同树木在不适合的季节受到病虫害,若不在其时令受病,则是由传导而受病的,如同病虫害通过其他途径传播。人与天地相应合,因此五脏在所主的时令受寒邪,就会得病,如同树木在不适合的季节受到寒冷侵袭。轻微的,会发生咳嗽;严重的,会引发腹泻、腹痛,如同树木受到病虫害后生长不良。所以,秋天时,肺先受邪,如同秋天树叶容易枯萎;春天时,肝先受邪,如同春天树木容易受到病虫害;夏天时,心先受邪,如同夏天树木容易受到高温影响;长夏时,脾先受邪,如同雨季树木容易受到潮湿影响;冬天时,肾先受邪,如同冬天树木容易受到寒冷侵袭。黄帝问:这些咳嗽怎样区别呢?岐伯说:肺咳的症状是咳时气喘,如同风卷残云,呼吸有声,严重时会咳血,如同树叶飘落。心咳的症状是咳时心痛,如同树木的根部受损,喉中好像有东西阻塞,严重时咽喉肿痛堵塞,如同树枝被折断。肝咳的症状是咳时两胁肋下疼痛,如同树木的枝干受损,严重时痛得不能转身,转身则两胁下胀满,如同树木被压弯。脾咳的症状是咳时右胁下疼痛,并隐隐作痛,牵引到肩背,如同树木的枝叶受损,严重时不能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如同树木被摇动。肾咳的症状是咳时腰背互相牵引作痛,如同树木的根基不稳,严重时会咳吐痰涎,如同树木的汁液流失。黄帝问: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得病的?岐伯说:六腑咳嗽的症状各有不同,病因也各异。例如,胃咳的症状是咳时呕吐,如同河流泛滥,严重时呕吐出蛔虫,如同河流中的杂物。胆咳的症状是咳时口苦,如同苦涩的泉水,严重时呕吐胆汁,如同泉水中混入杂质。大肠咳的症状是咳时大便失禁,如同河道决堤。小肠咳的症状是咳时小腹痛,并牵引至腰背,如同河流受阻。膀胱咳的症状是咳时小便失禁,如同水库失控。三焦咳的症状是咳时腹满不欲饮食,如同河流淤塞。这些咳嗽的发生,多是由于六腑功能失调,如同河流生态失衡,邪气上逆,影响肺部所致,如同污染的河流影响空气。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必须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同治理河流污染需要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同恢复河流生态才能使万物复苏。通过以上详细的解释,可以看出,咳嗽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病因和病机,如同自然界中的生态问题。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病因和病机,如同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同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计划,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调理,如同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寒热之气的侵袭,如同避免环境污染,保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如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同保护自然免受破坏。
黄帝道:讲得好!
那么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咱们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