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主的记忆,他将玉简贴在额头,集中精神。
刹那间,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几幅简陋到堪称抽象的人体灵力运行图,以及几句含糊其辞、充满玄学意味的口诀。
“……感天地之雷霆,引煞气入体,循手少阳经,破关而出……”
若是寻常修士,看到这残缺不全、语焉不详的功法,多半会摇头放弃。但在林弈眼中,这却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原始数据”。
“感天地之雷霆……是指感知大气中的电势差吗?”
“引煞气入体……所谓的‘煞气’,是否指代那些狂暴的、未被驯化的高能电子流?”
“循手少阳经……这条经脉的路径,难道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电路’?”
“破关而出……是指在高电压下,击穿空气绝缘体,形成放电通道?”
他大脑飞速运转,前世关于电路、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的知识如同潮水般涌现。这晦涩的功法口诀,在他眼中被迅速拆解、翻译成一套充满漏洞和优化空间的“原始电路设计图”。
“效率低下,风险极高。”林弈很快做出了判断,“整个回路设计不合理,‘电阻’过大,导致有效电流微弱;缺乏‘电容’或‘电感’结构来稳定电压电流;最关键的是,没有‘接地’或‘能量释放’的安全设计,难怪会反噬自身。”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优化它!用欧姆定律、电路分析原理,重新设计这套“人体引雷电路”!
他立刻沉浸其中,无视了周围的嘈杂和时间流逝。以《引雷诀(残)》的灵力运行路径为基线,开始在心中构建新的模型。
“手少阳经作为主回路,电阻过大。是否可以并联足厥阴经,形成分流,降低总电阻?”
“在关键节点,用意念引导灵力形成螺旋结构,模拟‘电感’,延缓电流变化,稳定输出?”
“最后,将释放点并非直接‘破关而出’,而是引导至指尖,并在释放瞬间,以脚底涌泉穴模拟‘接地’,构建完整回路,避免能量在体内乱窜……”
一个个在前世属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的概念,被巧妙地嫁接到这套玄幻的修炼体系之中。他沉浸在一种创造的快感中,仿佛不是在参悟仙法,而是在设计一套精密的电子设备。
半个时辰的停留时间很快就要到了。
林弈放下玉简,眼中闪烁着悟道般的光芒。一套全新的、基于科学原理优化过的《引雷诀(改良版)》已在他脑海中初具雏形。虽然这只是理论模型,还需要实践验证,但其设计的精巧性与安全性,已远非原版那粗陋危险的功法可比。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在书架间徘徊,贪婪地吸收着一切关于这个世界基础规则的信息。他翻阅《灵草初解》,试图从植物学角度理解那些所谓“灵植”的能量富集原理;他浏览《矿物志》,分析各种“灵矿”可能的晶体结构和能量传导特性。
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汲取着水分,并用自己独特的科学思维框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类、解析和重构。
就在他专注于一卷记载了基础阵法的兽皮卷时,一阵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能量波动,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波动并非来自玉简或卷轴,而是来自……地面?
他下意识地低头,目光落在脚下光洁如镜的青石地板上。在其他人看来,那里空空如也。但在林弈高度集中的精神感知下,他仿佛“看”到了一些极其淡薄、几乎要消散的银色“痕迹”。
它们并非实体,而是一种残留的能量印记,勾勒出一些玄奥的线条和节点,构成一个残缺的、他刚刚在兽皮卷上看到的某种基础聚灵阵的图案。只是这个图案,比他看到的任何图示都要复杂和精妙无数倍。
“这是……‘道痕’?”林弈心中一震,想起了自己之前对伤痕的“阅读”。难道不仅仅是生物组织,连能量运行过的轨迹,也能留下可以被“阅读”的印记?
他尝试着将精神力更加集中,如同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去“阅读”这些即将消散的银色痕迹。
一瞬间,无数模糊的、断裂的信息碎片涌入他的脑海——灵力的流转速度、节点的能量强度、阵法构建时那种圆融如意的意境、甚至还有一丝布阵者留下的、微不可察的冰冷而强大的气息……
这信息庞大而杂乱,远超他阅读自身伤痕时的体验。仅仅是片刻,他就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眩晕,仿佛大脑过载。
他立刻停止了“阅读”,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些痕迹……似乎是某位阵法高手不久前在此地布阵或演练时,无意间留下的!虽然痕迹已极其淡薄,且残缺不全,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对于阵法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宝藏!
他强行记下了那几个最清晰的能量节点结构和灵力流转方式,与他刚刚看到的粗浅阵法图解相互印证,立刻发现了许多精妙之处,远非书本上的死板知识可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道恒师请大家收藏:(m.2yq.org)道恒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