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攘国的京城,名为虎啸城。地处于西北苦寒之地,皇宫却是极其奢华。大多都是很多年前从梳华国劫掠来的财物,还有一大批学子,被迫前往虎啸城。
为此当时的梳华国皇帝,不惜割地,只求放那批学子回国,可却被当时南攘国的君王给拒绝了,寸土之地有何求。要求便是求那一国之根。
南攘国的京城之所以选为西北的苦寒之地,放弃了关中的沃野千里,就在于那片肥沃的土地上,时常经受妖族的进攻。这也导致了南攘国没有什么读书人。祖祖辈辈开垦于西北的苦寒之地。
所以当时南攘国为了自己国家的读书种子,才不惜发动战争,耗费人力物力,从梳华国迁徙一大批读书人。
此举动当时惹怒了很多本地的读书人,他们觉得是自己读书人不应该被如此束缚,甚至是涉及到一国根本上。但其中也有一些人是觉得,南攘国觉得自己国家的读书人,学术不精。称上不读书人。偏偏喜欢人家梳华国的读书人。要知道梳华国的读书人,作诗都是以花间派为主。都是男女之情,没半点抱负可言。
一些人捶胸叹息,说那君王,不喜边塞,偏爱花间。已是亡国之兆。
其中以陆姓的书香之族,抗议声最为响动。君王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杀一儆百。特别给陆家单独颁布了一个法令,只要是陆家子女,三十年内不可入朝为官。
当时的陆家家主,一气之下举家南迁,前往梳华国。在临近梳华国边境的时候,遭遇到一伙强盗。陆家上下百余人,无一幸免。
后来南攘国为此不惜举兵犯境,说要为陆家讨一个公道,为何在南攘国境内平安无事,一来到了梳华国便死了。一看就是梳华国刻意谋害陆家。想让那些读书人对朝廷心灰意冷。
梳华国自然是百口莫辩,打又打不过人家,只能是黄泥进裤裆了,最后赔付了白银万两,才让平息此事。
从那以后,其余两国的读书人公认,梳华国的读书人,腰杆子不够硬。
临近年关,梳华国的市集上,有一个疯疯癫癫的老人,披头散发,衣衫褴褛。手上拿着一本书,时不时低头看去。嘴里经常是之乎者也,遇到孩童都要问上一句“你读过书没有?”
集市上的百姓对此也是见怪不怪,有的摆了摆手,有的拉着孩子快步离去。老人只是在嘴里重复着“你读过书没有?”
时常混迹在集市上的年轻浪荡子,知道若是回答了老人的问题,那老人就会说“我来教你读书。”
之后便有人为了取乐,让老人跪在地上为自己读书。直到老人把自己说的不耐烦了,才一哄而散。
这天,那群浪荡子又来欺辱老人,只是很快便被一位身穿素衣的年轻人给制止了。年轻人扶起老人说道:“老先生,离开这里吧。别再来了。”
老人嘴里念叨着:“先生,先生。”
年轻人则是继续前行,集市上一位赶着牛车的老翁,正拉着一车煤。突然间滑倒,险些被牛车碾过,周围人瞬间四散而开。年轻人走了过去扶起老翁,帮忙推着牛车。
出了集市以后,老人颤抖着,装了一小袋子的煤,递给了年轻人。年轻人微笑着摇头拒绝,他看到老翁的双手上的冻疮,知道这是老人一家老小过冬的依靠了。
年轻人走向黄牛,摸了摸黄头的脑袋,对着老翁说道:“老人家,路上慢行,累了就坐下歇一歇。”
老翁憨厚的笑着,平时里面心疼它,让他拉着货物便是极好,不舍得坐在牛车上了。
年轻人微笑着离去,又重返集市上,来到了刚刚老翁摔倒的地方,地上被泼了水,还有一些小鱼小虾在地上扑腾。原来老翁经过的地上,旁边正是卖鱼的商贩。又是临近年关,百姓都来买鱼,自然是选一些大鱼,求一个余的福气。那些卖不出的小鱼小虾,便被小贩随意泼洒在地。
年轻人将地上的小鱼小虾,捡起放在手中。本在地上扑腾的鱼虾,在年轻人的手中,瞬间变得老实起来。
年轻人走到一处河边,此时的河水已经结冰上冻,年轻人伸出手掌,贴附在冰面之上,很快白汽升腾,一个巴掌大的小洞融化开来。年轻人把鱼虾放了进去。
起身朝着梳华国京城走去,路上的时候,回头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喃喃道:“梳华国有个屁的读书人。”
远离集市的小路上,一位老翁坐在马车上,欣喜笑道:“老伙计,慢一些,累了你就停下。”
在梳华国的边境上,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光着脚走在官道之上,他好像听懂了年轻人的话,远离了这里。
寒风呼啸中,老人回头望去,本是浑浊的眼神,突然变得清明起来,随后脚步更加坚定的向前迈出一步,这一步走出,老人身上颓然气息一扫而空,已是一境武夫,第二步跨出,直接越境,已是三境留白。第三步跨出,寒风围绕在老人身边席卷,已是五境气海。第四步跨出,寒风尽散,天地寂静,已是七境金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海少年遥请大家收藏:(m.2yq.org)山海少年遥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