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太阳的余温还没散,第二天一早,林凯的名字就像雨后春笋似的,扎满了各大体育媒体的版面。
不再是之前“灰熊队的惊喜菜鸟”“偶尔冒头的奇兵”这种轻飘飘的评价,这次标题里全是硬气的称呼——“大心脏控卫”“关键先生”,连带着那记背后击地传球,被剪进了无数个“年度最佳助攻候选”集锦里。电视台重播比赛时,解说员翻来覆去地慢放那一秒:“看这个视野!看这个时机!林凯完全预判了马里昂的注意力,把球从最刁钻的角度送出去,这根本不是一个菜鸟该有的冷静!”
《孟菲斯商报》直接把头版版面给了他,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印着《“幽灵”掌舵,灰熊逆转!》。文章里没光吹绝杀,还扒了他养伤时的细节——写他每天比队友早两小时到球馆,裹着护踝练折返跑,队医怎么用超声波帮他做康复,甚至提了他赛前加练的二十组传球训练。末了特意点出:“他对纳什的防守,让联盟最顶级的进攻发动机,场均推进速度慢了1.2秒,这才是灰熊能咬住比分的关键。”
ESPN的《体育中心》更是把这场比赛的高光剪成了专题,主持人拿着战术板在镜头前画:“你们看这里,林凯在第二节连续三次用无球跑动带开防守,帮加索尔创造了内线空间——他不只是会传绝杀,更懂怎么盘活全队。在这个靠身体吃饭的联盟,他用篮球智商硬生生拼出了位置。”
连之前在节目里把他批得一无是处的斯蒂芬·A·史密斯,都难得软了口气。镜头前他皱着眉,手指敲着桌面:“好吧,我承认,我可能……只是可能,稍微看走了眼。那个中国小子的传球确实有点东西,像变魔术似的。但别搞错了!”他突然提高声音,“孟菲斯想走得远,不能只靠一个瘦弱后卫的灵光一现!他得变壮!得把三分命中率从33%提上来!那才是能撑得起球队的核心!”
质疑声没完全消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风评变了。孟菲斯当地的球迷商店里,林凯的球衣突然卖得火了起来,有时候还能看到穿校服的孩子,在球场边模仿他那记“幽灵传球”,对着空气比划半天。
球队里的变化更明显。胡比·布朗教练接受采访时,被问起替补阵容的调整,直接指着场边热身的林凯说:“他是我们轮换里的关键拼图,能带来不一样的节奏——有他在,第二阵容的进攻就不会断档。我很高兴他能健康地回来,而且比受伤前更强。”
这话不是空口说的。林凯的上场时间从复出时的15分钟,慢慢涨到了18到20分钟,成了替补席上最稳的组织者。有时候主力阵容陷入得分荒,布朗教练第一个换上来的就是他——他总能用几次轻巧的传球,或者借掩护后的切入,把进攻盘活。
更让他惊喜的是,【幻影存在】的能力,在连续几场高强度比赛的打磨下,竟然悄悄突破到了LV2(初窥门径)。以前用的时候总要看运气,有时候能干扰到对手,有时候却像没生效,现在他能更稳地控制能力的时间,也能精准锁定要干扰的对象,精神消耗还少了一半。虽然离“随心所欲”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时灵时不灵的鸡肋技能了。
可林凯没被这些赞誉冲昏头。每次训练结束,他都要留在球馆多练四十分钟投篮——三分命中率33%,刚够到联盟及格线的边,稍微遇到强度高点的防守,就容易掉链子。增肌计划也没停,营养师给的食谱他严格照着吃,力量房里的卧推重量,每周都要往上加一点。他清楚自己的短板:身体太瘦,得分手段单一,真到了季后赛那种硬碰硬的场面,这些都会被无限放大。
而且,随着名气慢慢起来,那个藏在心里的名字——安妮·海瑟薇,又变得清晰起来。
全明星新秀赛早就过了,他没赶上,但另一个机会正在眼前晃——季后赛。灰熊队的战绩稳在西部前八,只要后半程不崩盘,大概率能拿到季后赛门票。可林凯一想到季后赛的防守强度,就忍不住皱眉:以他现在的实力,怕是连轮换位置都保不住,更别说靠这个舞台吸引注意了。他需要更强的技能,更稳的得分能力,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球队去洛杉矶打客场那次,训练结束后,林凯没跟队友一起回酒店,一个人溜去了好莱坞星光大道。脚下踩着刻着明星名字的石板,两旁的商店亮着霓虹灯,偶尔有观光车开过,广播里介绍着某个影星的生平。他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繁华,突然有点恍惚。
这里是名利场的中心,镁光灯照着的都是最顶尖的人。而他,一个刚在NBA站稳脚跟的替补后卫,跟这个世界隔着十万八千里。安妮·海瑟薇说不定就在这座城市里,可能在某个影院参加首映礼,可能在比弗利山庄的餐厅里吃饭,可他连跟对方“偶然遇见”的资格都没有。
实力、地位、名气……差距像一道天堑,看得他心里发紧。不甘和渴望混在一起,在胸口烧得慌。他突然明白,自己不能只满足于“在联盟生存”,他要当巨星,要拥有能跟那些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到那时候,就不是他仰着头看别人,而是别人想办法来认识他。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住。林凯深吸一口气,转身往球队大巴的方向走,脚步比来时快了不少,眼神也亮得吓人。
想那么多没用,先练,先打,先变强——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他能站到足够高的地方。
喜欢NBA之双修大帝请大家收藏:(m.2yq.org)NBA之双修大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