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的新生庆典余温尚存,团队便已带着沉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踏上了归途。与来时的迷茫和凶险不同,这一次他们身后多了一群忠诚的盟友——林影部落承诺将作为他们在雨林的眼睛和后盾,并与他们建立了定期的通讯联系。
回到位于京城远郊的山腹基地,气氛立刻变得不同。这里不再是单纯的疗养和研究中心,更像是一个为终极任务服务的、高度专注的 “深渊前线指挥部”。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马里亚纳海沟的地形图、水文数据、已知的生物图鉴以及那段令人不安的零点三秒信号被反复分析、放大。空气中弥漫着机油、能量电池和打印材料的特殊气味,还夹杂着咖啡因和熬夜带来的疲惫而兴奋的气息。
“灰熊”的胳膊在莫非“生命之源”的持续温养和基地顶尖康复设备的辅助下,愈合速度快得惊人,已经拆掉了大部分固定装置,开始了高强度的力量恢复训练。他对着模拟深海压力的抗压舱挥汗如雨,嘴里念叨着:“一万米水压……老子倒要看看,是俺的骨头硬,还是那鬼地方的水压狠!”
“藤猿”则成了“工匠”最得力的助手,在堆满各种奇特材料和零件的仓库与车间里穿梭,递工具、跑腿、记录数据,偶尔还会被“工匠”抓壮丁,测试某些新型潜水服关节的灵活性,常常被弄得像只落汤鸡,却乐此不疲。“老工,这玩意儿穿上感觉像机甲战士啊!就是活动起来嘎吱响,能不能加点润滑油?”
“工匠”头也不抬,在一台正在打印新型耐压合金外壳的3D打印机前忙碌着:“深海环境下,常规润滑油会凝固或失效。我用的是基于节点能量传导原理设计的微型磁场悬浮关节,还在调试摩擦力参数……”
苏晚晴和林涵玥的实验室则变成了“深海生存与医疗保障中心”。她们需要解决在极端压力、低温、黑暗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所有生理和心理问题。苏晚晴负责研发高效抗压药剂、神经镇静剂以及应对可能存在的未知毒素或能量感染的广谱解毒剂。林涵玥则利用她新获得的“翡翠之心”印记和对生命能量的深刻理解,尝试将一丝温和的生机能量融入特制的营养液中,以期在绝望的深海中为队友提供一丝心灵上的慰藉和生理上的韧性。
“山魈”的训练场变成了模拟深海失重和高压环境的特殊水槽。他需要在这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下,重新适应他的机械左臂,并演练在狭窄的深潜器内或外部遭遇敌情时的应变战术。他的训练沉默而高效,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在极限环境下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与生存能力。
莫非是整个准备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他不仅要利用升级后的“青囊秘境”进行“现实环境能量模拟推演”,反复模拟深海环境下可能遭遇的能量冲突、精神侵蚀以及与被控制节点交锋的各种情景,找出最优策略;更需要运用新解锁的“意识创伤修复” 理论,为团队成员进行深度的精神加固,以抵御深海环境可能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未知存在的精神污染。同时,他手腕上的“翡翠之心”印记,也成为了团队装备能量系统优化的一个重要参考蓝本。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打造能够深入万米深渊并具备一定作战能力的载具。
在雷厉的全力协调下,国家最顶尖的深海工程技术团队与“工匠”带领的小组实现了无缝对接。他们以一台处于试验阶段的“龙宫”号万米级载人深潜器为基础,进行颠覆性的改造。
外壳采用了融入“生命之石”稳定能量回路原理的新型复合装甲,不仅能抵抗恐怖的水压,还对异常能量冲击有一定的偏转和吸收能力。
动力系统不再依赖传统的电池,而是加装了一个小型化的、基于中原节点技术优化的能量核心,提供更持久强劲的动力,并能支撑起一个小范围的、融合了“生命之源”特性的深海生命维持场,用于抵御外部精神侵蚀和内部成员的心理压力。
探测系统集成了苏晚晴和“工匠”设计的多种生物与能量传感器,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非自然信号。
武器系统则主要由“山魈”和“工匠”设计,包括可发射高频能量脉冲的机械臂、用于驱赶大型生物的声波发生器,以及……几枚装载了高浓度“生命之源”净化能量的特制鱼雷(被戏称为“青囊炸弹”),作为应对最坏情况的终极手段。
当这台通体流线型、闪烁着幽蓝色与乳白色交织光芒、被命名为 “青渊号”*的深潜器最终在基地巨型船坞中露出全貌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一股发自内心的震撼与自豪。这不再是冰冷的机械造物,更像是凝聚了人类尖端科技与古老青囊智慧的活体堡垒。
在“青渊号”进行最后的海试前夕,团队核心成员聚在基地顶层的观景平台。远处群山如黛,脚下是灯火通明的基地,而他们的目光,却仿佛已经穿透了大地与海洋,投向了那片遥远的、黑暗的深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医凌然:开局神医系统激活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医凌然:开局神医系统激活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