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科技研发如火如荼之际,赵子龙也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另一个重要人才引进计划。
主公为何对这个卢象升如此关注?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孙传庭不解地问道。
赵子龙解释道:我观卢象升此人,清廉刚正,并且能力出众,民政和军事皆有建树,正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人才。但以他的性格,绝不会轻易背叛朝廷。所以,我们要用些特殊手段。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有个水泊梁山智取杨志的计策吧,我的计划就设计让卢象升在官场中受到排挤打压,待他心灰意冷之时,我们再伸出援手,如此……
《水浒传》在明朝中后期逐渐普及,到了明末的时候,已经成为民间文学的经典读物,同时也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重要精神养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农民阶层,对书中宣扬的“官逼民反”主题有天然认同感,未将其列为禁书,却没想到竟有如此大的负面作用。
在座的,不管是读过书的还是没读过书的,对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非常了解的,毕竟这个时代说书的什么的也很多,因此对赵子龙的意思一下子就领悟到了。
柳如烟立即答谢:主公的意思是,我们要暗中推动朝廷、官场对卢象升进行打压,然后收取渔翁之利?
正是。
赵子龙赞许地点点头,但是要做得不着痕迹。可以挑拨他与上司、同仁之间的关系,让他受到排挤…..
苏芹芹补充道:还可以散播谣言,说卢象升与东林党过从甚密,引起阉党的猜忌…..
众人集思广益,顿时很多毒计都给卢象升安排上了,肯定够他喝一壶的了。
计划确定后,各方立即行动起来。
卢象升目前是河北大名府知府,柳如烟趁机将情报网络拓展到当地,并在京城以及当地的官场和民间,散播关于卢象升的种种谣言。
苏芹芹则利用贸易往来,贿赂、要挟一些官员上书弹劾。
就在针对卢象升的计划稳步推进之时,基地迎来了崇祯三年也就是1630年的春耕时节。
进入四月份,北国大地回春,土地也开始解冻,春耕开始。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大泽山下的田野间已经到处是人声鼎沸。
石老汉带着垦殖大队的2000多名成员,赶着新配发的耕牛,在平整好的田地里开始忙碌着。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和建设,基地的开垦面积已经扩大了数十倍不止。
主公请看,
石老汉指着整齐的田垄,脸上洋溢着庄稼人的自豪:今年咱们已经平整了5000亩水田、亩旱田,全都用上了新式曲辕犁,耕作效率比正常水平能提高三成。
赵子龙满意地点头:肥料准备得如何了?
杨玉蝶接话道:按照主公的吩咐,我们建立了堆肥场,人畜粪便都收集起来发酵。另外还从海边运来了大量海藻,混合制成肥料。
这时,林婉儿带着技工学堂的数百名学员来到田间支援。
这些少年人手持新式的播种工具,正在试验更有效率的播种方法。
主公,
林婉儿兴奋地汇报:根据您提出的理念,我们计划在麦田间作豆类,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还能肥田。
赵子龙仔细观察着田间的情况,不时根据后世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春耕的顺利开展,意味着今年基地的粮食供给将更加充足,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春耕顺利完成,赵子龙调用了基地所有的军队一起帮忙。
同时,他从空间中拿出已经经过灵泉优化过的种子进行播种。
这些种子产量至少能够增加一倍以上,生长期却是缩短近一半,一年至少能够实现3~4熟。
为了填饱更多人的肚皮,他专门选择的高产作物,如地瓜、土豆、玉米等等,借助北方的黑土地地,亩产分别能够达到每年公斤、公斤、4000公斤。
这样一算,年产能够达到2亿公斤以上,每人每天2斤粮食计算,足够养活近30万人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集中流民招募,人口大增。
其中基地居民达到了惊人的余人,其中陆军人;海岛上也达到了8000余人,其中陆军2000人,海军2000人;赵子龙护卫队也终于增加到了50余人。
冬春交替,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还能够招募到更多的饥不果腹的流民。
就在春耕有序进行的同时,赵子龙开始实施另一个重要计划——彻底清除南京张诚之流的隐患。
不过这一次,他决定不亲自出马,培养那么多下属不就是这时候用的吗?
刘七,
赵子龙亲自召见亲卫司司长,吩咐道:这次南京除奸之行,由你带队,柳如烟、张雄会派人辅助你。
刘七肃然立正:请主公示下!
赵子龙取出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张诚、王继昌、周文彬三人,务必一击必杀。记住,要在现场留下他们通敌卖国的证据,以及嫁祸给其他人或组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